藏汉边地民族文化变迁调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汉边地民族文化变迁调查

藏汉边地民族文化变迁调查   【摘 要】民族文化社会变迁在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的继承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进行对藏汉边地民族文化变迁的慨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调查研究,来探讨在现代社会文明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变迁状况和在现代背景下弘扬少数民族先进文化以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构筑全民族中国梦。 中国论文网 /4/view-7059438.htm   【关键词】藏汉边地;民族文化;变迁;藏族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各种民族文化的变迁一直在进行着,从未停息过,也不曾停息过。就像我国中华民族文化一直在变迁发展,而从未停留在某一阶段,进而使得代代相传无穷尽。当然,在藏汉民族文化交互和藏汉杂居的区域,在这里我们称之为藏汉边地。这种地区在我国西北部和西南部有着很广阔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藏汉民族代代相亲相爱和谐共处,从而在这些地域也造就了别样的文化区域,使藏汉民族的民族文化在相互变迁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藏汉合璧的灿烂文化。此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展开调查,进行对藏汉边地民族文化的变迁中进行调查分析,以达到探究藏汉边地民族文化变迁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的趋向,以进一步了解这些地区的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冲击下如何去更好的生存和进一步得到发展,使民族间文化认同进一步得到提高,也使各民族更能团结和谐。   一、藏汉边地文化的形成   地区文化作为作为一个地区的代名词和一个按地区的标志,在固有地区对当地人民有着极为更深蒂固的思想结晶和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而这种文化素质和类型也是表现在种种生活习俗之中,而这种生活习俗包括语言文化、宗教信仰文化、基本生活中的伦理教养、普通家庭中的家庭教养、社会交际中的交际教养、行为举止中的仪态教养还包括一些生活中的行为和饮食中的禁忌文化。这些文化作为一些定式时时对某一地区的居民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引导作用,而也就是由于这些文化的影响才构成了地区间的多元,国家间的多元和民族间的多元。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和社会文明的推进,特别是随着现代化交通的推进,人员交流信息量的不断扩大,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在此同时也带了许多地区文化间的交流,也随着信息交流的加深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这些深入表现在社会族群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婚丧嫁娶,以及饮食习俗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天祝藏汉文化的发展: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藏语称“华锐嘎布”意为英雄部落“华锐”也是一个藏区历史地名。对于华锐藏族的形成很多文献记载都为非本地土著居民而是有外地前来,在商周时期华锐地区为戎羌驻牧地,秦时月氏迁入和土著人生活,秦末汉初匈奴南下,西汉初期为休屠王辖地。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西征建立河西四郡,天祝地区岭北分属姑臧,张掖,色松县属武威郡岭南为令居县属金城郡,三国时属魏。在公元前4世纪初鲜卑慕容部落吐谷浑部率部众西迁至甘,青间征服诸羌并建立吐谷浑国地广人众历时三百余年在此期间进行的民族间融合是不能小觑的。时至公元七世纪三四十年代西藏雅伦河谷琼结部蕃族崛起,出现杰出藏王松赞干布。采取逐步东进北上战略并苏毗,破党项,吞白兰建立强大的吐蕃帝国,公元663年灭吐谷浑,占据青海大部由于八世纪中叶乘唐安史之乱出兵占领西域四镇和陇右,河西等地。于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吐蕃大相伦钦陵之弟赞婆率部千余降唐被授予辅国大将军,封归德大将军称号。后钦陵之子莽布支(即伦弓仁)率本部和吐谷浑七千帐归唐被授予左羽林大将军,酒泉郡公。唐将降部置于凉州南山洪源谷,唐广德元年至二年(公元763年~764年)吐蕃派遣驻青海的下勇士部先后占领广武(永登)和凉州,差不多在同时吐蕃本部六大种姓中的札、珠、东迁入青海,后来部分逐渐游牧至天祝一带,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朗达玛被弑吐蕃王室分裂,甘青吐蕃将领为争王权混战二十余年。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沙洲人张议潮与吐蕃下级地方官吏阎英达发动起义收复鄯、郭等十一州天祝岭南地区复归于唐公元950年,凉州的吐蕃六谷部左厢首领折逋嘉施向反汉隐帝请得了节度使封号,逐渐把凉州一带置于其统治,折逋氏为西藏望族,但在史书中称嘉施为“凉州土豪”。北宋时为西凉府,初由凉州六谷部潘罗支政权管辖。后于公元1036年为西夏所有仍称凉州岭北置甘肃建军司治所在今天之张掖,岭南设卓洛和南建军司治所在永登红城庄浪河西。凉州六谷部是由西藏本土军旅将士东迁的部落之后由于起义的奴部和平民,同本地羌、小月氏,吐谷浑、汉等民族融合而成是现在天祝藏族的雏形。明时,青海许多藏族部落游牧于金强河、大通河流域和今天的哈溪、祁连一带整个天祝地区的人口部落有了很大的增加。在这基础之上形成了现在华锐藏族,自称为华锐嘎布(系藏语意为白色英雄的部落或等待藏王召回的军队)包括在整个地区都带有强力的军事地名如哈溪(系藏语藏王营地或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