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韦编三绝”:孔晚年的宗教诉求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的宗教诉求
——孔子与《易经》关系新论
引 言
我妈妈年近花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她有一本《金刚经》手抄本,是她自己从别人那里抄来的(她上过初中,能认得字)。字写得歪歪扭扭,有些生涩;至于本子,则是中学生们常用的那种软面数学练习簿。她每天早晚都要翻开手抄本念一遍《金刚经》,久而久之,这手抄本就被她翻得蓬松发毛,白纸变污,有几页甚至还破了,被用透明胶带粘补着;同时,手抄本的脊背也用透明胶带紧固住以防掉页。去年春节,我特地买了一本装帧精美、纸质硬朗的《金刚经》送给妈妈,建议她把那个破旧手抄本仍掉,用这本新的。妈妈虽然高兴地接受了我买的新《金刚经》,但却一直让它在抽屉里放着,平时依然还是用那个手抄本。我颇有些不解,于是有一次当她拿出手抄本准备念经时就好奇地问她为什么有新的不用,反而要用那旧的破的,她掂着手抄本笑着说:“这个用惯了,念起来顺口也顺心。”这时,我恍然大悟,所谓“顺心也顺口”,其实就是一种宗教感情。应该是一种纯洁而专注的宗教感情使妈妈不愿舍弃破旧的手抄本;就是那样一种纯洁而专注的宗教感情驱使着妈妈日复一日地翻念手抄本,并使手抄本越来越破旧。然而,手抄本越是破旧,就越能满足妈妈的宗教感情,从而也就使她越加爱惜手抄本。我敢断言,即使将来有一天,手抄本破得不能再用了,妈妈还是不会把它仍掉,相反,而是会把它作为圣物收藏起来,甚至供奉起来。总之,破旧的手抄本负载着妈妈无限的宗教感情,满足了她那纯真的宗教诉求。相比之下,我虽然是研究佛教的,也有《金刚经》文本(比妈妈的《金刚经》手抄本在外观上要好得多),但是,由于我不是佛教徒而只是个研究佛教的学者,所以我对《金刚经》就只有学术上的诉求而没有宗教上的诉求。我不会象妈妈那样每天按时地去翻念《金刚经》,而且,如果有一天我所使用的《金刚经》文本旧了破了,我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它扔进废纸篓里而去买本新的。
妈妈那本破旧的《金刚经》手抄本时常浮现在我眼前,并且有一天终于向我显示出了其非凡的意义,因为它使我联想起了孔子的“韦编三绝”。我认为,孔子晚年“韦编三绝”地读《易经》就象我年老的妈妈天天翻念破旧的《金刚经》手抄本一样,是一种宗教行为;或者说,“韦编三绝”体现了孔子晚年深刻的宗教诉求。然而,我担心我的这个观点太过突兀,可能会不得人心甚至触犯众怒,至少有人会笑话我如此心中没数,怎么可以将自己的妈妈与圣人孔子相提并论呢?不过,敬请读者稍安勿躁,我会为这个观点举证并文责自负的。
一、“韦编三绝”及其相关学术背景
“韦编三绝”的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曰: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书是用牛皮绳(“韦”)编连起来的竹简,《易经》就刻写在这样的竹简上。“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晚年读《易经》,多次翻断了牛皮绳(“三”概指次数多,不一定是实指)。我们都知道,牛皮绳——哪怕是很细的牛皮绳——都是很坚韧的,一般不容易断。当时人们之所以想到要用牛皮绳而不用其他的材料(比如麻绳)来编连竹简,可能就是因为看到了牛皮绳具有无比坚韧的特征。孔子多次翻断了用来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可以想见孔子肯定是天天读《易经》且不知读了多少遍,否则绝不可能出现“韦编三绝”的现象。
“韦编三绝”这个故事本身很平常,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问题是如何解读它,如果我要把“韦编三绝”与宗教联系起来,说“韦编三绝”体现了孔子晚年的宗教诉求,那我就不得不面对来自与此有关的已有学术见解的挑战和相应学术氛围的压力,如下:
(一)《易经》从来就没有被学界认为是一部象《金刚经》那样宗教经典,既然《易经》不是宗教经典,那么孔子“韦编三绝”地读《易经》又何以能体现其宗教诉求呢?
(二)“韦编三绝”从来都是在学术的意义上而不是在宗教的意义上被诠释的,比如匡亚明说:“《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可见他曾进行深入的研究。孔子曾吸取书中朴素的辨证法思想来教育弟子。”(第293页)[1]金池说:“孔子学习《易经》‘韦编三绝’。意思是说,孔子学《易》,把连贯《易经》竹简的熟牛皮绳都翻断了多次。此时的孔子已经接近七十岁了,他那种勤奋学习和认真研究的精神实在可嘉。”(第205页)[2]作为源自典故的一个成语,“韦编三绝”在词典中被作了这样的解释:“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第1307页)[3]凡此种种,皆是明言“韦编三绝”体现了孔子晚年对《易经》深刻与勤奋的学术关怀(具体表述略有不同)——这是到目前为止对“韦编三绝”的唯一理解和主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方案一) - study.hc.edu.tw.doc
- (七)中标后的服务方案.doc
- (解析版)2014年高考福建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精编 ….doc
- (解析版)2014年高考福建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精编 …_17144.doc
- (解析版)2014年高考山东卷英语试题解析(精编版).doc_17278.doc
- (一)、创新训练项目工作指南.doc
-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专业培养方案.doc
- (一)、创新训练项目工作指南_77567.doc
- .有余数的除法 习题精选一.doc
- “冬季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上网公示.doc.doc
- “天涯海角” 集体婚礼协议书.doc
- “文明风采”竞赛参赛作品数据库.doc
- “武汉理工大学2013届毕业生冬季供需见面会”需求信息.doc
- “盈鑫”理财计划169号(总1656期)风险揭示书、产品说明书、客户权益须知.doc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说明书-郑世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015.3-4班.doc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说明书-郑世玲--物理学2015.1-2班.doc
- 《java实用系统开发指南》.doc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 jhgt.go.doc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_58912.doc
- 《广西壮族自治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电子招标文件范本(2015年版)》(营改增版)修订内容.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