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诊疗常规_new分析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内科门诊诊疗常规 初诊 各项目要填写:年龄,性别,科室, 日期, 联系方式,过敏史 1、详细询问病情、疾病史、家族史,并详细记录。 2、体检:内科系统必要体检,神经系统体检,并详细记录,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对于病情复杂难以诊断患者及时请教上级医生(主治医生以上医生必须给予指导),并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交代病情,需要留诊观察时应与急诊室医生或住院部医生联系。如初步判断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立即进入绿色通道。 3、诊断:能明确诊断的要写明;待诊的患者应有初步印象,进一步辅助检查,并向患者交代病情。 4、处方:针对性要强,用药要简单;检查要遵循从便宜到贵,从无创到有创。 复诊 填写就诊日期 1、 询问病情变化,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并做记录。 2、 将有关辅助检查报告单粘在病历上,并记载在病历中。 3、 体检:相应的内科系统必要体检,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变化。并详细记录。对于病情复杂仍难以诊断患者应安排会诊以明确诊断或收治入院。 4、 诊断:三次就诊应给与明确诊断。 5、 处方:根据病情变化及服药后反应调整用药。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常规 急性脑卒中诊疗流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TIA 的诊断标准 (1)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通常5-20 分钟或更长,可反复发作,但症状24 小时内恢复; (2)头部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 (3)症状恢复后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2、颈内动脉系统TIA 的常见症状 可有三偏表现,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主侧半球损害常出现失语,有时出现偏瘫对侧一过性视觉障碍。 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的常见症状 表现为眩晕、眼震、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复视、吞咽困难、构音困难、交叉性感觉运动障碍,可有猝倒发作及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二)辅助检查 发病后做CT 或DWI、SPECT、TCD以了解颅内病变及血流情况。 检测血流变学、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等以寻找TIA 病因。 (三)鉴别诊断 应与局灶性癫痫、美尼尔氏症、晕厥等相鉴别。 二、治疗 (一)药物治疗 1、脑血管扩容剂 如患者存在低灌注,可适当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2、抗血小板聚集 依据患者脑血管病筛查,评估卒中的危险分层,服用拜阿斯匹林100mg 每日一次,或波立维75mg口服每日一次或拜阿司匹林和波立维联合服用。 3、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足量他汀类降脂治疗 4、神经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脑蛋白水解物、ATP,胞二磷胆碱等。 5、中药活血化瘀治疗:常用川芎、丹参、红花等药物。 (二)手术治疗 如确定TIA大血管引起狭窄约75%以上者,可考虑血管内支架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三)病因治疗 主要针对危险因素,采用相应的措施。 禁止吸烟和过度饮洒,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症及高血糖症,合理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和瓣膜病。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 一、诊断 (一) 诊断标准 发病年龄较大,常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发病前可有TIA 发作;起病突然;多于安静休息时或由静态到动态时发病;症状可有一定时间的进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还常有失语、行走不稳、单肢瘫痪等。CT 早期多正常,24-48 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 (二)辅助检查 发病后做CT 或MRI/ DWI、颈部血管超声、TCD了解颅内病变及血流情况。检查心脏彩超了解有无心脏血栓;检查心电图、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三)鉴别诊断 脑出血,非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肿瘤等。 二、治疗 初筛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医师立即开具血常规+血型+快速血糖+凝血象+肾功+电解质等申请单;预约心电图;开放肘静脉通道,留置套管针,抽取血液标本。依据患者一般情况、适应症及禁忌症、家属意愿等选择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①动-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急诊病人后第一时间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抽血检查。溶栓小组成员立即跟随患者行CT检查,无出血,随行的溶栓护士给予r-TPA 治疗。给予溶栓治疗过程中联系核磁共振,完善核磁平扫+血管成像检查。若为大血管病变,立即转入导管室行动脉溶栓(取栓)的补救治疗;若无大血管病变则回病房。 ②静脉溶栓:适用发病时间在4.5小时入院,无溶栓的禁忌症,NIHSS评分在4-15分患者,方法:根据体重2/3量给予r-tpa溶栓治疗,首先给予r-tpa总量的1/10静推,剩余量在1小时之内滴完。溶栓后管理:溶栓后第1小时每隔15分钟进行一次NIHSS评分;第2-4小时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NIHSS评分;4-12小时每2小时进行一次NIHSS评分;12小时后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NIHSS评分;24小时候每天一次NIHSS评分。溶栓后当天4-6小时后复查头部CT,如无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