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机构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必要性探讨
医疗机构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必要性探讨
摘要:目的 对医疗机构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方法:对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4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得出医疗机构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必要性。结果:15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采取了停药措施,有130例患者不良反应好转,占83.87%,23例患者留下后遗症,占14.84%;2例患者死亡,占1.20%,结论:医疗机构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有一定的必要性。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探讨
药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能起到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也能产生一定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即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高,不良反应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已成为国际国内比较关注的一大问题。目前,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对医疗机构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药品的不良反应逐渐趋于法制化。WHO统计的相关资料表明,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占门诊病人0.3%3-0.5%,已住院的病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大约有0.2%-2.9%的病人死亡于药品的不良反应。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已成为医务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分析探讨了医疗机构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必要性,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了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4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不良反应病例,计155例患者。男性122例,占78.71%,女性33例,占21.29%,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56±2.5)岁。155例患者中共使用17个种类的药物,10例使用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12例使用激素类药物,8例使用抗寄生虫病药物,100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3例使用抗肿瘤药物,6例使用生物类药物,5例使用维生素类药物,3例使用免疫调节药,6例使用中成药,2例使用其他类药物。
1.2观察指标 观察155例患者使用药物后所涉及的机体系统变化和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1.3临床不良反应表现155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监测涉及8个系统,表现患者人数为165例,具体见表一。
表一155例患者涉及不良反应系统和人数
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数 皮肤系统 皮疹、瘙痒、寻麻疹 52(31.52%) 消化系统 腹痛、恶心、呕吐、腹泻 8(4.85%) 神经系统 烦躁、头晕、头痛、肢端麻木 15(9.09%) 免疫系统 发热、寒战 11(6.67%) 循环系统 心悸、胸闷、血压异常、心率异常 24(14.55%) 呼吸系统 呼吸困难、咳嗽 26(15.76%) 泌尿系统 少尿、血尿 19(11.52%) 其它 10(6.06%) 1.4处理方法15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较轻微的不良反应停药后会立刻消失;较为严重的会引起机体较为严重的变化,甚至引起心动过速、呼吸衰歇而死亡。
2结果经过处理后,有130例患者不良反应好转,占83.87%,23例患者留下后遗症,占14.84%;2例患者死亡,占1.20%,具体见表二。
表二处理后临床症状表现情况
n 好转 后遗症 死亡 患者数 155 130(83.87%) 23(14.84%) 2(1.29%) 3讨论 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应引起各级医院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的一些三甲医院开展的较好,一些地市医院相对差些,开展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是十分必要的。由上文可以看出,此项活动的开展,降低了死亡率,使广大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开展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是医疗机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并非可有可无,有其固有的必要性。
3.1提高护士护理质量和医师专业水平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人员是临床医生处方的执行者,也是患者不良反应的第一反馈者。通过开展不良反应的监测,护士会在用药过程中细心关注患者的点滴变化,对患者的安全用药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使护理服务更到位,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相应的药效、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也是与日俱增,医护人员掌握临床合理用药的速度更新不够及时。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可以帮助医师掌握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医护人员为做好不良反应的监测,应从多方面优化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学习。
3.2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度重视 开展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前,医生开具处方后,忽视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往往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严重后果。开展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后,医护人员,随时跟踪其临床症状的产生,监测并记录,一旦出现,及时制止,降低了由此引起的死亡率和危险率。
3.3利于医院完善各项制度 各医院为更好地开展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会建立健全现有的各项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工作任务。各部门紧密合作,及时收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动画概念分析.doc
- 动画短片制作常用表现方法与技巧.doc
- 动能定理练习题(二).doc
- 助理医师考试试题.doc
- 劳动模仿操教案.doc
- 勃起时的异常现象.x.docx
- 包头初中骨干教师不合理信念分析ok.doc
- 化妆棉使用习惯调研报告.doc
- 化妆刷使用习惯调研报告.doc
- 化学3.2.1《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综合性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
- 2025年中国铸管沥青漆喷涂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聚四氟乙割管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屏蔽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陶瓷印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保冷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金彩立雕玻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箱螺母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GS管装饰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电阻焊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