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省2014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历史试卷分析
山西省2014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
历史试题试卷分析 屯留一中初中部 历史组
试题分析
(一)试题题型及分值
题型 分值(分) 选择题(共15个小题) 30
非选
择题 简答题(共2题,第16,第17) 8 材料解析题
(含2小题,第18,第19) 22 探究题(第20小题) 15 1、试题的题型与我省往年中考试题题型设置基本一致,但有所变化,把材料分析题和分析说明题合并为材料解析题,且与今年的中考说明吻合。选择题部分:采用了陈述式选择题、材料式选择题、图表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等。非选择题部分:采用的题型有简答题、探究题等。 2、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数量以及分值也与我省往年中考试题一致。
(二)考点的采集及考查内容比例
1、考点的采集(目标层级说明:A—识记;B—理解;C—运用)
题型 题号 内容 学习主题 目标层级 分值
选
择
题 1 春秋战国思想 中古史 A 2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 中古史 A 2 3 隋唐科举制 中古 A 2 4 《辛丑条约》 中近 B 2 5 辛亥革命 中近 A 2 6 五四运动 中近 A 2 7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国近现史 B 2 8 新中国的外交 中现 A 2 9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现 B 2 10 希腊文明 世古 C 2 11 巴黎公社 世近 C 2 12 世界近代的法律文献 世近 B 2 13 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世现 A 2 14 世现 历史事件因果关系 世现 A 2 15 19世纪的艺术 世近 B 2
简
答
题 16
17 中国古代的文字及文学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 中古
中国近现代史
A
A 4
4 材料
解析题
18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 世近 B 5 工业革命 世近 B 1 考查提取信息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 4 18 日本的两次改革 世近 A、B 4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中近 A C 3 中国近现代留学教育 中近 C 1
探
究
题
20 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归类,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中近 世近 B、C
4 世界走向整体化 识记能力、 分析能力考查 A、C 4 论从史出,论证世界格局的变化 A、B、C 7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份试题采集的知识点有近87%的分值比例在课标上有明确要求。剩下有10分左右的内容有的是能力考查,有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
(三)试题的专题性、综合性强
试题多围绕某一历史专题设计,更加强调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第19题通过中日留学教育,折射出日本崛起的一个原因,折射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这是小切口、大跨度类型的专题考查。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三个教学班。应考人数 158人,实考人数 158 人,校均分 38.5659分,优生人数 2 人,及格人数 45 人。
(二)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较为扎实。选择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居多,满分30,平均得分22分。其他题型中主要考查再认再现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得分率也较高。
2、具备一定的阅读、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份试题有大量的材料分析题、读图简答题,学生解题时总体思路正确,表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选择题失分率最高的是第2题,第12题、第13、14题第15题、。第2题结合地图要求回答人口流动,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没有弄清意思。第12----15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没审清时间。第15题世界近代史上的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音乐作品,纯粹是大概时间的识记,结果学生出错率特别高。例如第17题做的很不好,审题不清,记忆模糊。
2、历史概念混淆不清。
3、缺乏做题意识和能力。
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的文科教育理念就是“背答”式教育,所以学生认为文科学习就是“背”,考试就是“答”。殊不知文科学习更需要“理解”,考试题也得通过“做”。在第19题、20题探究题中表现的尤为典型。
4、学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对所给材料的理解、运用存在偏差,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些考生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17题要求从材料的内容入手作答;有些考生思路不清,不善于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因而丢分严重。造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原材料统统抄袭一遍。这在选择题第19题表现也很明显。 5、答题思路不清、书写不规范。
答题卡分析
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干净,不整洁。
有的超出答题区域。
未审请限定词,欠缺答题技巧
表述能力欠佳,归纳概括能力需要加强。
四、问题原因及今后的对策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