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挛缩的修复与重建.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虎口挛缩的修复与重建 手外八病区 陈垒垒 定义 病因及病理机制 虎口挛缩的分度 修复方法选择与注意事项 虎口挛缩皮瓣修复方法 定义 虎口又称第一指蹼,人类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逐渐进化、演变,使第一指蹼发展成手部最大的指蹼,这是人类与猿人重要的区别特征之一,正常大小的虎口是保证拇指有一定范围自由活动的重要条件。一旦虎口挛缩变小或者消失,拇指内收、外展及对掌功能障碍,丧失对指、握拳等功能,将影响拇指正常功能的发挥,也就影响到整个手部的重要功能,因而对虎口挛缩的修复与重建颇为重要。 病因及病理机制 造成虎口达到挛缩的病因最常见为外伤性,少数为药物于合谷穴位内注射造成拇内收肌挛缩和先天性拇内收肌索带。 外伤性虎口挛缩根据虎口处组织决定其病理机制,有皮肤疤痕挛缩,皮下筋膜挛缩,拇内收肌挛缩,拇短屈肌挛缩,第一腕掌关节囊挛缩,及第一腕掌关节病变。外伤性虎口挛缩尚可继发于正中神经损伤后,拇指不能掌侧外展,或拇长屈肌腱损伤后远侧断端,将拇指粘附在内收位。拇短屈肌挛缩及第一背侧骨间肌挛缩不仅可以形成虎口挛缩,尚可合并拇指掌指关节屈曲及示指掌指关节屈曲。 虎口挛缩的分度 一、虎口的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1、距离测量 拇指处于掌侧外展位或者被动牵拉最宽位,测量拇指指间关节纹尺侧点与示指掌指关节纹桡侧点之间的距离为虎口距离。 男性 右手 68.5±1.2mm 左手64.5±1.2mm 女性 右手 60.3±1.4mm 左手59.4±1.4mm 2、角度测量 拇指处于掌侧外展位,测量示指与拇指纵轴线之间的角度,正常为90°。 虎口挛缩的分度 1、轻度 与健侧比相差1/3以内。 2、中度 与健侧比相差1/3-1/2。 3、重度 与健侧比相差大于1/2。 虎口挛缩修复方法选择及注意事项 虎口挛缩开大修复前,必须正确判断伤情,根据情况尽可能选择最佳修复方法,仅在无条件做Z字成形/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的情况下,才选择显微外科方法修复。 一、虎口皮肤修复的特殊要求 1、皮肤坚韧,皮下组织薄且富有弹性,利于拇指对掌功能。 2、皮肤充足,指蹼宽大,能使拇指外展到90°。 3、皮肤血供丰富,抗感染及愈合能力强。 4、皮肤感觉灵敏。 二、虎口显微修复方法的选择 1、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转移 本方法具有不吻合血管、操作简便、利于推广等优点,是目前虎口皮肤缺损显微外科修复中首选的方法。常用的有:带血管蒂的手背桡侧皮瓣、前臂背侧皮瓣、前臂桡侧皮瓣、前臂尺侧皮瓣等。 2、吻合血管的皮瓣修复 此方法具有手术次数少、体位舒适、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有需吻合血管、操作复杂、需较完备的显微外科设备与器械、易失败等缺点,因此应严格选择其适应症。下列情况可考虑采用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 1、因皮肤条件无法做局部皮瓣转移者; 2、因血管损伤无法做岛状皮瓣转移者; 3、伴有骨骼、肌腱及神经缺损需同时修复者; 4、伴有手背、前臂等远处皮肤缺损,并有骨、关节、肌腱外露者。 三、虎口显微修复注意事项 1、必须彻底切除虎口内外的瘢痕组织,使拇指与第一掌骨外展至90°,形成理想的捏持与对掌功能。 2、肌腱已瘢痕化或挛缩有碍拇指外展及内收功能,需切除以松解挛缩;有肌腱、神经缺损者予以修复。 3、虎口开大后拇指至对掌位难以保持位置时,需用弓形钢针撑开,这样也有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 4、游离血管时严格遵守无创操作原则,吻合血管时需精确无误,并及时正确处理血管危象。 虎口挛缩皮瓣修复方法 1、手背桡侧皮瓣(第一掌背动脉) 2、前臂背侧皮瓣(前臂骨间背侧动脉) 3、前臂桡侧皮瓣(桡动脉) 4、前臂尺侧皮瓣(尺动脉) 常用的吻合血管皮瓣 臂内外侧皮瓣、胸脐皮瓣、侧胸皮瓣、大腿前外侧皮瓣、大腿内侧皮瓣等等 谢谢! * *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