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有一条狗替我陪你们
会有一条狗替我陪你们
扑通回了家
中国论文网 /6/view-7208536.htm
我有一条名叫扑通的小狗。三年前,它随我从首都机场一起上了飞机,经历两个半小时的飞行从北京抵达我南方的家乡。
那趟旅程导致扑通落下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只要坐上车就会浑身发抖哼哼唧唧,看到行李箱就尿裤子。将扑通送回老家的决定实属无奈,我太过忙碌根本无法照料它。
我爸爸曾经是坚定的“反养狗人士”,横跨大半个中国,也没能阻扰他对我养狗的干涉――“养什么狗?不可以!”无论我什么时候提议养狗,他都不说理由,反对得干脆利落。我先斩后奏有了一条狗。爸爸因为这件事和我怄气了好几个月。每次和家里通电话,我不得不捂住扑通爱吆喝的嘴,以免爸爸的各种不满从话筒里倾泻出来。
而我妈妈是个“毛状小动物恐惧症者”。我从小就知道她害怕一切带毛的小动物。巴掌大点儿的狗,她看见了都远远绕路走。她在北京和扑通短暂地相处过半个月,头三天,她们俩总是相视而过,一副“好巧你怎么也在这儿”的模样。第四天,我试着把洗干净的扑通放入妈妈怀里,她吓坏了,全身僵硬,动也不敢动。
但在我试探性地提出把扑通送回老家时,爸爸却表现出了奇怪的大度。“只要不影响你工作,可以商量!”他回应说。妈妈则克服了她的动物恐惧症:“你没时间养,当然是我们来帮你养啦,快送回来吧。”
爸妈已经沦陷
扑通从北京回到老家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担忧它的安危。“我们家扑通可乖啦。”我每次问及扑通,妈妈都这么回应。这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
凭借它超高的情商,扑通似乎安全地在家里生存了下来。每天爸妈回家,它都像迎接久别至亲一样欢呼雀跃。妈妈一进门就开心得赶紧抱抱它,奖励一块狗饼干,吃完了还得再抱抱。爸爸在扑通无比执着的求抱抱面前,也不得不和蔼亲切地回应:“好好好,好了。”
爸爸在阳台看报纸,它叼着球就过去,耐心观察着。爸爸有扔球的意思它就开心地去叼球,否则,它就坐进边上的狗窝晒太阳。更多的时候,它喜欢趴在两个客厅之间的角落里,一边看着妈妈在厨房里浓烟滚滚,一边注意爸爸在阳台里的动静。
午饭和晚饭也不需要收音机陪伴了。扑通对三餐极为关注,可以以站立的姿势坚持看主人吃完整顿饭,让人也能感觉到食物更可口。刚开始,爸妈吃饭时注意力完全被扑通吸引,看它撒娇卖萌,拿前蹄拍拍你。在确认无望得到食物后,大吼大叫,表现得很不理智。
有一天早上,妈妈打电话来,动情地告诉我:“你爸爸和我说,从来都没养过小动物,也对小动物不感冒,但扑通改变了他的想法。”
前一个晚上,爸爸应酬喝醉了,回家蹲在马桶上哇哇地吐。把扑通急坏了,来回奔波,一会儿跑去用爪子拍拍爸爸,一会儿跑去叫妈妈。喝醉的爸爸一直夸:“扑通是个好同志!”妈妈对我说,你看扑通这么心疼家里人,你爸爸现在疼它疼得不行了。我心想,那不过是爸爸的呕吐物刺激了扑通,是它闻到味道的反应。
扑通的日夜陪伴渐渐被爸妈所接受。到后来,他们吃饭时都要仔细确认餐桌上哪些是扑通可以吃的,哪些是它不喜欢吃或不能吃的。妈妈甚至每天都要炖扑通喜欢的牛羊猪肉,她常常盛满一碗饭,自己扒拉一口白饭,把肉捣碎拌匀,浇上肉汤后再倒进狗碗里。爸爸就在边上一直喊:“够了够了太多了,这么小一个肚子怎么能吃这么多。”可自己却又不断地挑出小软骨、碎骨丢到扑通的碗里。
晚饭后,爸爸左叫右叫,扑通都假装是个聋子。以前从来不碰狗的爸爸只能把扑通提起来,像夹个狗皮包一样,夹在腋下出门遛狗去。扑通极其不愿意出家门,一天三次的外出拉屎,对它而言哪里是放风简直像受刑。
但在爸妈打算外出的晚上,扑通一整晚都会忧愁满面。妈妈从来不敢当着它的面提起晚上要出门,即便这样,它还是很早就能感应到。妈妈开始穿衣服梳头发时,它在边上呜呜直跳。“你知道扑通在说什么吗?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就像个孩子一样,黏个半死。”
扑通给的是陪伴
我所在的杂志社曾策划了一个专题《远方的父母》。 一个同事写到:“在我的劝说下,母亲养了条狗,很懂事,里外跟着她,她说自己睡觉都觉得踏实了……我发现她总是能和狗说上很久的话,家长里短的,不重样。”
自从扑通回了老家,我爸妈似乎也如此。每天晚上爸爸边看电视边给扑通按摩,妈妈则是左一个“宝”右一个“宝”问扑通:“在家有没有乖乖的?”她中午常坐在小沙发上给扑通梳狗毛,边梳边和它说话,扑通总是呜呜叫,妈妈又是批评又是鼓励,能说上一大堆。
很多时候,我和爸妈也说不了那么多话。我的朋友形容和远方父母的关系是“三天亲”――总是觉得很亏欠,总想和他们团圆;但是住到一起就只能亲三天,紧接着就是各种矛盾。
爸妈不喜欢开灯,我们一家人经常黑漆漆坐在客厅里。中午吃饭我一边打开灯,一边说:“扑通都看不见狗碗了。”爸爸总是立马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