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功能繁多的清宫火盆
功能繁多的清宫火盆
火盆在清代宫廷深受喜欢,不仅是因为其实用和美观兼备的特点,更多的是先祖赋予火盆的功用。笔者这里根据相关文献记载,结合古画中的火盆,对火盆的由来、功用、火盆管理、摆放与使用及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下面简称院藏)火盆来略探其内涵。
中国论文网 /7/view-7209525.htm
火盆的由来
火盆,铜制或铁制、陶制的圆盆,内放煤或炭火,可取暖(黄霖主编《金瓶梅大辞典》,巴蜀书社,1991,第865页)。据《关东地窨子考》-书记载分析,火盆最早出现在吉林长白山一带(杨永泉《维系家族情感的东北火盆》,《东北之窗》,2008年弟25期)。火盆最早的由来及其制作时间,笔者尚未查到更为详细的史料记载。现在只能从考古发掘实物来分析火盆的由来情况,如1989年7月,发掘本溪满族自治县赵甸子遗址时,在一处房址内,发现两个形状不一的火盆,一个较浅,盆底已缺,一个较深,小平底。火盆制成年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刘守本主编《本溪之最》,本溪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1993.04,第65-66页),此青铜火盆应该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火盆。
随着时代的进步,清官火盆变得更为精致,器形也基本固定,用途也更为广泛。从院藏实物及清绘画可以看出,到了清代,宫廷用火盆器型基本为方形、圆形;有的带罩;一般为铜质、铜胎珐琅制成。此时的火盆功能也不仅仅是取暖,还要用于:除夕时?嗨辏ㄉ账膳瑁?;结婚时跨火盆;烤食物、煎药、温酒;盆内放入香料偶尔用来薰衣、薰殿。
清宫火盆的繁多功用
(一)取暖
1.室内取暖
满族人人关前就有居室里用火盆来取暖的习惯,此时火盆一般是用黄土制成(韩晓时《清文化丛书满族民居民俗》,沈阳出版社,第45页)。入关后,满族人承袭了这种取暖方式,火盆便成为了清官取暖用具之一。不过,历经发展,到了清,火盆无论是做工,还是材质,都已有了质的飞跃,其做工从粗糙变精致,材质也由黄土火盆变成了铜质火盆。
《雍正古装读书图》(图一),描绘了雍正皇帝着汉装坐在火盒旁读书的情景。雍正皇帝右手拿书,翘着二郎腿,左脚踏在火盆边沿上。鎏金象首足火盆内烈火熊熊,火盆上还插有铜箸(铜箸是用来拨弄火盆里的炭)。这幅画充分证明了火盆是用于清官取暖的。
另外,在沈阳故宫大政殿和崇政殿等议政空间中没有发现火地和火炕的痕迹(陈伯超、支运亭等著《特色鲜明的沈阳故宫建筑》,出版日期2003年,第147页),这是因为火盆易于挪动,火盆作为火炕和火地采暖的必要补充,也在沈阳故宫建筑中得到较多应用。
2.轿内取暖
古人坐轿也是十分讲究的。清代富绅之家的自备轿分为凉轿、暖轿,分别用于夏、冬季用。凉轿,纱作帏幕,通风凉爽;暖轿,厚呢作帏,前挂门帘,辅以垂缨,轿内放置火盆。
3.室外取暖
《乾隆帝雪景行乐图》(图二),图绘乾隆帝与子女们在宫宛内观雪玩耍的情景。乾隆帝手持如意,端坐火盆旁;旁边一皇子蹲在火盆旁,正在给火盆添树枝;其他皇子有的放鞭炮、堆雪狮等,都描绘出清官过新春佳节的喜气场面。绘画中的火盆,主要起到室外取暖的作用。
(二)?嗨?
古代,将除夕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称之为“庭燎”“?r盆”“烧火盆”“烧松盆”(《帝京景物纪略》)。在中国礼仪中很早就有元旦“庭燎”的相关规定。《汉仪》云:“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大夫百官各陪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皆陛觐,庭燎。”《隋书“梁元会之礼,未明,庭燎设,文物充庭。”可见,早在东汉宫廷里就已经将庭燎做为除夕所必须进行的一种礼仪。
除夕夜集松柏杂柴于火盆内,在庭院焚烧可辟灾去邪,故称炬岁。火盆亦称“松盆”、“年炉”(图三、图五)。宋代诗人范成大《烧火盒行》中曾描述:“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门然火如晴昼。(周汝昌选注《范成大诗选》,1984年,第270页)”明《古今小说“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的??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明《帝京景物略“[除夕]夜以松柏枝杂柴燎院中,日烧松盆,?嗨暌病!鼻骞庑魇?八年《嘉善县志》卷八:“除夜,换挑符易门神,祀神及祠堂,束爆竹松薪之类,焚于中庭,谓之年炉。”此俗源于唐代之“烧骨”。参阅宋1993年,第1467页)。
小说《红楼梦》将大户人家除夕烧松盆的情景描绘的栩栩如生。如,清“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一时来至荣府,也是大门正门一直开到里头。如今便不在暖阁下轿了,过了大厅,转弯向西,至贾母这边正厅上下轿。众人围随同至贾母正堂中间,亦是锦?P绣屏,焕然一新。当地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曹雪芹著《红楼梦1册》,春风文艺出版社,第628页)。”
清代皇家的除夕,也要进行庭燎――烧松盆的活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一幅郎世宁的画作,名为《岁朝行乐图》(图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