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毕业论文.doc

浅议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然而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既不是自发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指令就能激发的问题才是思维的动力只有恰当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在数学教学中课题的引入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解题教学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创设问题情境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情境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件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此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境实际上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情境课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对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将来一生的发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要简洁明确,有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无处不在的数学生活提供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生活化的数学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都已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时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利息与利率,统计与概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和决策,都将成为数学课程中的座上客。以及“招手即停” 的车票规则。可以创设生活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   案例1: (出租车计价标准问题) 某市出租车计价标准:4km以内10元(包含4km),超过4km且不超过10km的部分1.5元/km,超过10km的部分2元/km。   问: (1)某人乘车行驶了8km,他要付多少车费?     (2)试建立车费与行车里程的函数关系式;     (3)如果某人付费35元,他乘车乘了多少km。   学生对这个例子会比较熟悉,问题(1)一般来说对学生都没问题,关键是问题(2),怎么样建立这个函数关系式。自然,同学会想到,对于不同的行程,车费的表达式是不一样的。那么具体有三个关系式:(此处设车费为,行车里程为)    ①    ②    ③   很自然用到了分段函数。既然函数表达式得出,问题(3)也迎刃而解,此案例不仅用到分段函数,又复习了函数的实际用途。 2.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后者对于学生更为现实。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是在和谐完善的教学法组织下,独自愿学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觉得学习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浓厚的兴趣。即 由题意,定义域为{1,2,3,……,13},则值域为{0,10,20,……,120},可得其反函数,由此,假如学生计算出来的值是120,则可轻易算出,即K.如果是60,则。其余同理可知。 此案例我们用到了一个对应法则的问题,同时也牵涉到定义域、值域、反函数有关问题。虽然新教材对反函数的要求大大降低,但是这里用到的反函数知识也没有超纲。 3. 创设现实互动情境,加深知识的印象。 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中也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