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觉醒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孤独的觉醒者

孤独的觉醒者   摘 要:殖民主义,尤其是第二次殖民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冲击。在不同类型的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实体的碰撞和博弈中,从19世纪到20世纪,殖民地人民陷入了极度混乱。加西亚 中国论文网 /5/view-7174877.htm   关键词:文化 孤独 奥雷里亚诺 魏连殳   19世纪到20世纪的拉美与中国都遭遇了内外战争的冲突,同时也都出现了文学上的繁荣景象。加西亚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兴衰,进而表现出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史;鲁迅的《孤独者》讲述了以“魏连殳”为代表的接受过民主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看不惯形形色色的封建习俗,又不肯与社会同流合污,最终成为了这个社会的“孤独者”的故事。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奥雷里亚诺与魏连殳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孤独者形象,在相似的文化冲突下,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反抗形式。   一   从无人理解,到对生活的迷茫困顿而导致人格扭曲,再到反抗失败走向穷途末路,奥雷里亚诺上校与魏连殳经历着相似的人生。他们都接受了西方文化,希望寻求本民族文化的出路。他们是觉醒者的代表,是理想与现实难以平衡的孤独者。   (一)奥雷里亚诺:挣扎在清醒与迷茫中的革命英雄   《百年孤独》中的马贡多小镇是一个极为偏僻、封闭的地方,地域上的封闭进而带来的是文化上的落后与愚昧。“与其说马贡多是世界上的某个地方,还不如说是某种精神状态。”①愚昧无知的马贡多人在小镇建立之初一直处于贫穷安逸的生活之中,当吉普赛人带着磁铁、放大镜等玩意儿走进马贡多时,立即引起孤陋寡闻的马贡多人无限的惊讶。传奇色彩最浓的奥雷里亚诺上校也像老布恩迪亚一样向往外界的文明,勇于探索,敢于冒险。在外来政治与文化的冲突之下,独裁者多次在马贡多制造骚乱并且对人们进行惨无人道的戕害,正义的上校终于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战争之中。作战时的上校沉着冷静又有谋略,战功卓著的他很快将这场革命发展壮大。然而他却并没有想清楚他是为了什么而战斗。他“发动过三十二回武装起义,三十二回全失败了”②。在一次次的为民族独立所做的努力之中,奥雷里亚诺突然意识到这一切本是为了民族的救亡,却也让民族陷入了更大的灾难。于迷茫中清醒后,上校在革命队伍进一步壮大之时却主动放弃了战争。到了晚年,当奥雷里亚诺面对外来统治者的残暴想要再次发动战争时,却发现“现在才明白你比看起来的样子还要老得多”③。就这样,当上校一生中最后一次军事计划无果而终后,上校彻底陷入卑微而压抑的孤独之中。在一次次的清醒与迷茫中挣扎,上校觉得自己被分散在各处、被重复着,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他是民族救亡的革命者,更是一位英雄,却始终逃不过命运之中的孤独。   (二)魏连殳:陷于苦闷与彷徨中的知识分子   从反抗走向复仇,魏连殳的精神之中已被传统儒家文化深深浸染,然而鲁迅笔下旧时代知识分子实际上并未与这个悠久深厚的“传统”彻底决裂。作为一个外出游学过的人,魏连殳所拥有的学识应该可以让他有更好的发展,然而他却只能在中学堂做一个历史教员。这份传统士大夫惯有的怀才不遇之情,自然让魏连殳在自己的孤独中越陷越深,进而选择反抗。在魏连殳身上可以看到魏晋时代文人的影子。阮籍在母亲去世之时,不去奔丧反而饮酒二斗,饮完举声一号,大哭一声吐血数升,说那些人都是礼俗之士,要施之以白眼。阮籍表面上是反礼教的,却在反抗中依然循守着儒家传统孝道。魏连殳也是如此,他骨子里流淌着传统的儒教血液,只能反抗封建礼教的形式而不能改变其本质。在这个意义上,这些反传统的知识分子却成了为“传统”所埋葬的牺牲品。同时,魏连殳处在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期,传统与西方在魏连殳的思想中并未能得到良好的融合,使得他与还在旧文化中的大众相比显得十分怪异。在新旧两种文化的夹缝中,魏连殳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于是最终选择了妥协,走向了更为深刻的孤独之中。   身处在“铁屋子”中,“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绝望,导致了20世纪初期中国开始觉醒的知识分子精神上的迷惘与彷徨。鲁迅通过对吕纬甫、魏连殳、子君与涓生等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比较集中地描写了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浮沉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他们软弱、孤独、颓唐的思想性格弱点,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复杂与变革的艰辛。与之类似的,还有巴金《寒夜》中汪文萱等小知识分子、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零余者”等等。这些先觉醒的知识分子,都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在强大的“铁屋子”面前,他们或者如吕纬甫,只是如飞了一圈的蝇子,最后停在原来所在之地;或者如子君,被折磨至死;或者如魏连殳,“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他们自己缺乏“韧性”的战斗精神和健全的人格,终于在强大的旧势力面前败退下来。这种内蕴着“反抗绝望”的鲁迅式生命哲学,表达了作者深重的忧世情怀和内在精神的彷徨,体现了鲁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