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元明清青花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元明清青花瓷

简论元明清青花瓷   青花瓷是中华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元明清主流瓷器品种之一。青花瓷是以钴矿为原料,在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瓷器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色彩稳定的特点。青花瓷萌芽于唐代,后衰落中断。宋代青花瓷又复现,则量少质次器小,末成气候。元代对青花瓷情有独钟,使之异军突起,日臻成熟,成为瓷器中的王者。明清代对青花瓷也倍加推崇,在用料配置、器型设计、纹饰绘画、焙烧技术等方面,不断改进创新,器型别出心裁、精品异彩纷呈。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 中国论文网 /5/view-7255117.htm   元明清青花瓷虽一脉相承,由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发展状况不同,以及各时期人们喜好风尚与欣赏视角有别,所以青花瓷各具特色。   一、原料配置   元代青花瓷原料有两种:国产高锰、高铝青料,采用“瓷石十高岭土”二元配方,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古波斯的“苏麻离青”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点,显现出一种凹凸感的自然光泽,亦称“锡光”。   明初用料与元代基本相同。永乐至宣德时,郑和从西洋带回大量“苏麻漓青” ,为烧制独具时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条件。成化时将进口料与江西“平等青”料共用,呈色蓝中泛青灰或正蓝,无黑斑,色沉而不浮,温润而淡雅。弘治时以“平等青”料为主,呈色泽更趋浅淡,亦有色显浓深,釉色青亮中闪灰或泛白。正德时新采用瑞州“石子青” 料,呈色浅淡灰蓝,虽不浓重,但稳定匀净。晚期采用云南产“回青”料,发色鲜艳浓重。嘉靖时将回青中加入石青,呈色蓝中泛紫。万历采用浙江产青料,呈色蓝中微泛灰,淡雅清新。   清初浙料和石子青并用,呈色青翠或青蓝。康熙时用浙料和云南珠明料,呈色青幽翠蓝,明丽纯正。雍正至乾隆时青花多仿明永乐、宣德苏麻离青,但无进口青料,以笔点染铁锈斑痕,仿成化的淡描青花。自乾隆之后、青花用料大致如前。   二、器型风格   元青花瓷器型,体现了蒙古族粗犷、敦厚、纯朴的民族性格,器型深沉厚重,豪迈大气,朴实无华。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成品呈色普遍浅淡亮丽,简朴准确,黑色是元瓷的灵魂色。   明初青花瓷承袭元风格,少有新意。永乐青花瓷胎细腻致密,釉质肥润、细密,底釉泛白。器型轻薄、秀美,青花发色浓艳、铁锈斑痕较重。宣德青花瓷器型厚重端庄,纹饰紧密,底釉泛青,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正统、景泰、天顺时青花瓷发色有的浓艳,有的淡雅。釉面多泛灰,胎体较厚重、敦实,多见浅宽平砂底,有火石红色与粘砂现象。正统时的瓶、罐器口为直颈形,天顺时则是上窄下阔梯形,体态丰肩、圆腹、下收、足稍外撇。成化青花质细腻洁白,釉细润如玉。器型有罐、梅瓶、洗、盏托、盘、杯、碗、炉等。   清顺治青花多承袭明代,乏善可陈。康熙时工艺水平高超,器物类型丰富,精致美观;胎致密细白,似糯米糕状。釉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雍正、乾隆、嘉庆时,青花多仿明代器型,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道光、咸丰、同治时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总之,自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三、纹饰各具特色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分明、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纹饰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历史人物、戏剧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   明初纹饰题材与布局仍有元代遗风,细节稍有变化。永乐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弘治纹饰叶纹细密,梵文图案增多,龙纹纤细柔和,人物洒脱。正德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   清顺治时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画面布局丰满,但笔墨随意,图案粗糙。康熙朝早期纹饰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后期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青花五彩”备受推崇。纹饰题材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康熙之后,纹饰种类虽繁多,终因精品青花瓷渐少,难以焕发光彩。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