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道,知行合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理之道,知行合一

管理之道,知行合一   老板朋友圈小聚,免不了聊聊用人这档子事儿。A老板直言:咱不怕花钱,就怕花个大价钱,招个赔钱人。各位老板点头表示赞同。当然,员工也无奈:职位易求,知音难遇!恰逢十一长假,与其在外拥堵,不如在家读书。偶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和关于老先生的传记。赶巧,王阳明或许可以解开老板和员工的心结。 中国论文网 /3/view-7205228.htm   心即理:满公司都是圣人   经营一家小商贸公司的陈总说:“我有三处门市房,连成一片,自营这家公司,快二十年了。最近几年,互联网经济对实体店冲击很大,一年到头也就赚个房租费。上大学的儿子劝我把房子租出去算了,毕竟也算是黄金旺铺,对外出租容易。开始我觉得孩子心疼我,也很感动。但后来又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可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跟了我十几年的员工怎么办?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有几个人能禁得起再就业的折腾?”   常有人说“天下老板一般黑”,我却发现朋友圈里像陈总这样菩萨心肠的老板比比皆是,“黑”只是表象,只不过是“菩萨心肠”外显的“霹雳手段”。正如王阳明悟道时所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晚年的王阳明用四句话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家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四句话简易直接,不偏有,不着空,直趋中道。老板的“黑”心何尝不是“无善无恶”的初心,何尝不是圣人之道?   在公司里有这种圣人之道的不仅仅是老板。广告公司的王总说:“今年适逢公司成立十二周年,我给每位员工包了红包,交给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兴奋地说:谢谢王总把这么好的任务交给我!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佛家说的那名话:施比受更有福。老板如此,员工也是如此。”   王阳明的学生习惯说“满街都是圣人”。其实公司里也是“人人皆俱如来佛性”,满公司都是圣人。   有一则关于王阳明弟子的故事:这位弟子抓住一个小偷,便对小偷讲良知的道理。小偷问道:“我的良知在哪里?”这位弟子就令其脱掉外衣,再令其脱掉内衣,小偷都照做了。接着他令小偷脱掉内裤,这时小偷犹豫起来。王阳明的弟子便对小偷说:“这就是你的良知!”公司损人利己者有之、假公济私者有之、搬弄是非者有之,但归根到底,人一定是有底线   的,这底线就是良知,将底线扩散开来,就是“知善知恶”,而“知善知恶是良知”。可见,人对外物的认知是一种本能,心的本体就是“至善”。将这种本能发挥到极致就能够心如明镜,映照万物,此时的心便是天理。心即理,人只要秉承良知去分辨是非,遵守良知的命令,就成为圣人了。公司里,人人用“心”做事,就满公司都是圣人。   致良知:心中无贼   既然满公司都是圣人,为什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呢?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这“心中贼”和“心腹之寇”是什么?   “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其心同,其理同。”还是让我们看看佛陀悟道时说了些什么!   菩提树下,悉达多王子脑海里浮现出莲花的画面,有的浮出水面,有的深深沉入水中,有的距离水面很近。王子悟道了,他成佛的第一句话就是:“众生皆俱如来佛性,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心中贼”就是“妄想和执著”。去除心中贼,就需要教化。   企业是一所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培训只是人力资源工作的环节之一。浮出水面的莲花是已见天日的,是已经觉悟的人,公司能招到这样的人是福分。距离水面很近的莲花可上可下,闻听佛法就可以觉悟,佛陀说法的对象主要就是这些人。公司选贤与能,但并非一厢情愿,贤人和能人总是供不应求,退而求其次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选择以后就要在培训上下功夫,就要“破心中贼”。“心中无贼”就是要“致良知”。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在企业里,“致良知”就是先总结出与社会相匹配的、善的企业文化,再让这种文化和员工心灵深处的良知合二为一。至于深深沉入水下的莲花,佛陀也爱莫能助,至少在短期是这样的。企业招到这样的人,会成为负担,培训起来也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谈到良知,电子商务公司的张总颇显无奈。他给我们讲了魏惠王的故事:   魏惠王问一个叫卜皮的人:“寡人的名声如何?”   卜皮说:“都说大王是个慈惠的人。”   “慈惠到什么程度?”   “到了快要亡国的地步。”   “为什么?”   “慈者不忍,惠则好施。结果该杀的不杀,不该赏的乱赏。这样的国家哪有不亡的道理。”   讲完故事,张总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