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主要病虫害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椰菜主要病虫害防治

花椰菜主要病虫害防治   [摘 要] 花椰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如不及时加以预防和防治,不仅会严重影响花椰菜的正常生长,更会造成产量及品质下降,从而影响收益。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是获得优质稳产的关键措施。 中国论文网 /8/view-7174758.htm   [关键词] 花椰菜 病虫害 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79-01   花椰菜也被称为菜花、花菜,二年生草本植物,是甘蓝的变种,粗纤维含量少,富含维生素B及维生素C族。其性喜冷凉,属半耐寒蔬菜,既不耐高温干旱,也不耐霜冻。对生长环境及生长条件要求较严,适应生长的温度范围比较狭窄。危害花椰菜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黑腐病、病毒病、黑斑病、软腐病、苗立枯病、小菜蛾、菜青虫、蚜虫等,本文主要介绍霜霉病、黑腐病、小菜蛾、菜青虫等。   1 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会危害花梗、花器,病菌属专性寄生菌,病菌以菌丝体在土壤、病残体内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孢子囊借助风力、气流、雨水进行传播,从气孔或细胞间隙侵入叶片等组织造成危害。   1.1 发病症状。多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后,叶片上出现淡黄绿色小病斑,发展后变为黄色至黄褐色,呈不规则形状或多角形,病斑中央逐步坏死呈灰褐色。湿度较大时,叶背部密生白色霜状霉。严重发病时病斑扩大连成片状,导致病叶变黄枯死。适宜病菌萌发的温度为7~13℃,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6℃左右,一般情况下潜育期3~4天。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条件下发病率高且重。   1.2 防治方法。优选稳产抗病品种,土质良好、养分充足、地势高燥、排水畅通的地块种植。合理轮作,可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尤其是病害高发地块。精细整地,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深耕深翻,适当晒田,提高土壤理化性能。高畦栽培,合理控制好栽培密度,适时间苗蹲苗,及时中耕除草,结合天气适量浇水,浇水要均匀,切忌大水漫灌。大雨过后或雨水较多时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适时追肥,根据花椰菜的不同生长期科学追肥,既能满足正常生长需求,又可避免因盲目施肥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既经济浪费。田间管理时,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严禁随意堆放在田间或田边,减少病源。   药物防治。可对选好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现病株拔出后对病株周围喷药防治,可有效避免病害扩展蔓延。可用70%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8天左右天喷药一次,连用2~3次。   2 黑腐病   黑腐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是危害花椰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各产地均有发生,一般可造成20%~30%的减产,病害高发年分减产达50%~60%,造成严重损失。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活跃。多数在莲座期至结球期开始发病,可借助雨水、灌溉水、农事活动进行传播,病菌从气孔或伤口侵入,造成危害。黑腐病在地势较低,土质黏重,土壤偏酸,排水不畅,高温高湿,多雨,湿度较大,叶面结露,连茬连作等情况下都会引发此病还的高发。适宜发病的温度为31~32℃。   2.1 发病症状。黑腐病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发病后,子叶出现水渍状病斑,发展后病叶迅速枯死,发展后上部叶片也会染病,出现病斑。成株期发病,叶片出现“V”字形的褐黄色病斑,病斑外缘呈淡黄色,病害严重时,导致全部叶片黄化,失去生机,萎蔫枯死。病菌危害叶柄后,叶柄出现干腐、折歪或脱落,空气干燥情况下,病斑干枯或形成穿孔状,严重影响植株生长。   2.2 防治方法。首选优质抗病品种,选择地势高燥,排水畅通,养分充足的农田,整地要彻底,底肥要充足。合理密植,植株间距要合理,利于通风透气及采光,降低田间湿度。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雨水较多,尤其是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水,避免田间出现积水现象,适量浇水,切不可大水猛浇猛灌。均衡施肥,氮肥不可过量,有机肥要充分腐熟腐透。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病弱株苗,用生石灰施撒病穴,消灭病原。科学防治虫害,减少虫害造成的病害扩展蔓延。   药物防治。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处理,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可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消毒。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高锰酸钾3000~4000倍液,70% 敌克松 可湿性粉剂 500~1000倍液等喷施防治,7~8天喷一次,连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