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乡村公益而建
为乡村公益而建
背景与起源
中国论文网 /8/view-7166005.htm
面对乡村失学儿童比例逐年升高以及因经费不足而不断撤并教学点的现状,一直关注基础教育的维思平建筑师希望通过一己之力,集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帮助那些由于校舍老旧而无法延续的乡村小学,为乡村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于2009年在全国各地的教育穷困地区开始了长达一年的选址考察,最终选定了面临撤并危险的休宁县双龙小学。
在项目初期,维思平建筑师组织相关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源形成强大的公益慈善联合体,同时整合一批著名企业、大学、专家参与设计,从策划、选址、设计、建造、监控到后续检测全程深度参与和把控。这次公益行为得到了多方的肯定与支持,前后不同程度参与此公益项目的人员达1700人之多。
其中,安徽省休宁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在选址、地方报批和老房改建等方面给予了强大的支持。安徽大学教育基金会进行了全程的财务管理,保证每一分钱在项目建设中的落实。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作为该项目的协助设计单位,主要负责结构部分的设计;场地策略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朱小村教授及其小组完成;结构策略顾问由香港中文大学朱竞翔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王小平教授担任。基础工程和室外(围墙)、临河挡土磅、升旗台等由黄山天宝建筑有限公司施工,安徽省众城集团进行施工管理。主体钢结构、保温岩棉彩钢板、阳光板工程、休宁亭竹木复合板分别由北京筑巢公司、利成达彩钢钢结构有限公司、拜耳材料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材料,北京中海安盛劳务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富建安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安装。休宁县木工学校建造教学桌椅。休宁亭由李家立先生捐赠,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教授Vito Bertin教授设计并监督搭建。在项目工程进行期间,双龙村的村民们也加入了协助搭建的行列。建成之后,还有很多企业组织员工向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书本电脑。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起为学生们建造理想的学习环境。
场地与空间
在设计初期,维思平建筑师与同济大学的朱小村教授及其小组、同济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参与完成了双龙小学的场地策略。基地原有两排教学楼,考虑西南侧教学楼已为危房,无法容纳拥有七个年级的双龙小学对功能的要求,设计中保留距村落主巷较近、光线条件较优的东北侧教学楼,拆除并排的西南侧教学楼,沿场地西南侧垂直于河岸方向兴建建筑,以形成新老建筑的对望。但由于西侧围墙及树木的遮挡,校园的可视性并不高,为此建筑一端出挑于河岸之上,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打开校园的西侧。新建建筑的主要功能由建筑中部的七间教室和建筑两端头的活动空间组成,改建建筑则承担生活辅助和教学辅助功能。
公益慈善联合体:休宁县政府、休宁县教育局、安徽大学教育基金会、维思平建筑设计
业主:安徽黄山市休宁县教育局
小学捐赠方:维思平建筑设计
项目管理单位:维思平建筑设计(吴钢、孔晓丽)
建筑设计:维思平建筑设计
主设计师:吴钢
设计团队:吴钢、谭善隆、周涛、白云祥、于菲、孙海渊、樊璐、王丽娜
协助设计: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场地策略顾问:朱小村、雷朴实、孙璐、罗璐、李敏、谷凌一、潘西京
系统策略顾问:朱竞翔
结构策略顾问:王小平
休宁亭设计师:Vito Bertin
休宁亭捐赠方:李家立
施工管理单位:安徽省众城集团(穆士举)
施工单位:黄山天宝建筑有限公司、北京中海安盛劳务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富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材料供应商:筑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拜耳材料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利成达彩钢钢结构有限公司
获奖:2013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最佳小学设计入围奖、2013 WA 20+10+X awards、2012第三届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入围奖
用地面积:3420m2
建筑面积:771.5m2(新建507.6m2,改建263.9m2)
设计/竣工:2010年/2012年
摄影:陈尧
对小学生而言,需要尺度适宜的活动空间;对村落而言,需要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因此,巧妙利用新老校舍两栋建筑的规划布置将场地划分为两个功能不同、大小尺度相结合的场地,既能拥有教学组织活动所需的大尺度村落广场,又能提供孩子自由活动所需的小尺度操场。场地与建筑之间通过有屋顶的走廊和建筑两端的活动空间相连,为孩子提供遮风避雨的半开敞活动空间。此外,利用场地的边缘、阶梯、栏杆等可依靠处,提供适宜孩子聚集并观察周围活动的空间。
村落西侧建有小学专用的百米沿河步行道,北侧与小学主入口连接,南侧则直接与村口的小桥连接。小学东侧入口与南北向的村落主巷相连,巷道两旁的建筑多为2~3层,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