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了文学的梦想
为了文学的梦想
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大概都会产生过这样的疑问:我为什么会在那个地方出生,又到这个地方来生活?我想,回答这个问题,除了我们有一个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可以自主选择生活领地),每个人都可能有着不尽相同的理由。我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文学的梦想。
中国论文网 /5/view-7076147.htm
我的老家是一座大型有国有煤矿,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来到北京之前,我已经在那里工作了20多年,先后从事过教学、宣传、工会和办公室文秘工作。应该说,工作不艰苦,生存没压力,与周边人的关系都很好,生活环境也不错,至少,不像现在许多人所离开的农村――贫穷、破败,充满着被遗弃的荒芜和忧伤。我之所以要背井离乡,离开那个可以“养尊处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就是因为我心里装着一个文学梦。有人说搞文学的人大都不安分。也不是,主要是觉得日复一日的生活既枯燥又乏味,周围的一切,由于司空见惯而麻木,唤不起一点文学上的感觉与激情。于是,我来到了北京。
说起来有趣,当时我还煞有介事地背来了用以写作的台式电脑,但为了吃饭,为了生存,我却不得不放弃写作,决定开一个餐馆。然而,事情却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在偌大的北京城里,如果是旅游观光,会有玩不尽的地方供你随便挑选;想购物,只要有钱,就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但想要找一处安身立命之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那段时间,我和妻子住在西直门附近的一家小旅馆里,满北京城找起了餐馆。每天都是乘兴而出,扫兴而归。转让的餐馆不是没有,但不是太大了,对不起;就是太小了,看不上眼;好不容易碰上一个大小合适的,位置又不好。几经周折,总算在一条胡同里找到了一个大小适中的餐馆,终于有了一处落脚之地。
有幸的是,虽然初次尝试,我们的餐馆开得还算不坏,由最初的赔钱,慢慢地有了赢利。只是在解决了温饱的同时,也灌了一肚子的酸甜苦辣。这期间,给我最大慰藉的就是文学。因为文学从来不排斥痛苦,相反,用文学的目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你就会发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其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无不生动感人。也就是在那时候起,我发现了一个可以用文学去关注的对象,这个对象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那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涌入到城市里的外地人。他们进入这个城市之后,虽然经历了种种的磨难,但仍然生生不息,可以说是顽强地生活在城市的夹缝里,拼搏求存。于是从2000年开始,我重新找回了文学,并以外地人和北京人为描摹对象,开始了我的系列小说创作。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外地人》、中篇小说集《大声呼吸》、长篇小说《老家有多远》《北京时间》等。这些作品,曾多次被转载。并多次荣获《人民文学》《十月》《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大声呼吸》和《京房东》还分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和“2014年度老舍文学奖”。
我的这些作品,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外地人进入城市之后的生存状态;描写了北京的底层市民在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中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及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命运结局。有评论家说我属于生存类型的作家,我觉得有一定道理。这不是说我是靠写作而生存,而是我的作品始终关注着现实生活中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人的生存感受与精神状态。
奥尔罕我到了北京之后,生活环境出现了极大的反差,和我过去工作的煤矿相比,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种全新的概念。这座陌生的城市,不仅增加了我对于生存环境的敏感度,同时给了我许多不曾有过的生活磨难和情感积淀。这些对于我的文学创作来说,都无疑是一种馈赠、一种养分,并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冲动。可以说,没有我当年的背井离乡,就绝不会有我目前的这些小说作品,是“北漂”的经历圆了我的文学梦。
至今,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16年。记得有句话:久居他乡是故乡。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我已经完全把北京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为她的巨变和每一次进步感到欣喜、自豪,也为她在前行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忧心和焦虑。在我的小说里,我对这座城市有由衷的赞美,也有善意的批评――这并不可笑,我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京漂”而已,但身份的卑微,并不影响我对一座城市表达自己的真诚。北京是首都,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同时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在这里,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兼收并蓄,共生共存。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一个生产力大规模迁移的时代中,目前,她以拥有接近40%的外来人口,向世人展示着她的开放与包容――仅此,作为一个从煤矿闯入北京的谋生者和写作者,我便有足够的理由向这座伟大的城市致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