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剑在中西方都有重要的地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什么剑在中西方都有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剑在中西方都有重要的地位?   剑目前比较认同的是来源于匕首。所以一开始的剑都是很短小的。 中国论文网 /9/view-7240886.htm   很多文明从青铜时期就开始使用剑,但是一开始中西方的剑的发展是不同的,中国的剑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5世纪。   西方的剑最早出现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可以看出,也许是出于铸造工艺的限制,剑的长度都是非常短的,大约只有二三十厘米,主要用法是刺。但是后期的发展却大相径庭,中国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剑长度已经达到近60厘米,而且剑身愈发厚重,主要的攻击方式也由刺变为了劈砍为主。   越王剑已经达到56厘米的长度,然而同时期的马其顿王朝的剑依旧短小,因此此时的西方剑依旧以刺为主。所以要说文化传播是不可能的,中西方的剑的发展可以看得出是彼此相对独立的,但不管是中国的剑还是西方的剑,这个时候的剑在现在看来都是短剑。   长剑时代的到来与接下来冶金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当铸造工艺达到要求了,材料的硬度韧性延展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也会带动工具的发展。   中国的话,大概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的逐渐发达并得到大量应用,此时韩国和楚国的名剑可谓享誉华夏,这时的剑,长度从80到140厘米的都有,传说当时图穷匕见时,秦王嬴政就是因为剑太长一下子拔不出来被荆轲追得满庭跑的。   而西方大概到了安息王朝时代铁剑也已经普及。长度通常在60到70厘米。到了罗马帝国后期出现了称为Spatha的剑(这期间在君士坦丁堡出现了使用Spatha的贵族阶层Spatharius),至此,长剑时代来临了。   至此,中西方的剑才携手走上了长剑的道路,至于后面的事情,随着甲胄的发展和用途的分化以及冶金工艺和铸造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剑的发展在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呈爆发式的发展。   中国分出了袖里剑、短剑、斩马剑等等,西方也出现了双手剑、细剑、骑士剑等,过于复杂就不多说了。   结论就是,中西方剑的发展不是文化的传播,而是共有特性的导致。   再来说下剑的文化地位,剑作为战场上的武器,在中国,基本都只存在于历史早期,青铜和铁混用的时代,接下来就渐渐被刀所代替了,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剑的制作工艺复杂,尤其是打造细腻装饰繁重的剑。   但在西方,剑作为主要武器却一直活跃在战场之上,至于原因,可能还要涉及到中西方铠甲的演变,这是很复杂的问题,不细讲,简单说下:   西方的盔甲变化:铜甲(古希腊希腊)→ 皮甲、环甲、鳞甲(罗马帝国)→ 锁子甲(法兰克帝国)→ 板甲(15世纪左右)→ 胸甲(16世纪)→ 无甲(拿破仑时代)。   中国的:皮甲、布甲、铜甲→锁子甲、鳞甲(南北朝、唐)→ 纸甲(宋,明)→ 棉甲(清)。   为什么会这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西方的战争规模不同。中国从宋代开始除了少数重步兵采用了沉重的步人甲,绝大多数步兵都是无甲的,因为披甲保护马前卒的生命基本就是浪费资源。宋明两朝甚至用简单易制的纸甲充当标准甲胄(不过这个纸特别硬,和皮革有的一拼)。   而西方战争的规模就相对较小,大多都是五万人以下的战争,法国有四万人就已经是欧陆第一大陆军了,所以士兵的生命非常珍贵,欧洲的制甲技术因此一直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前进。   废话一大堆,也就是说,中国的铠甲是整片的,用剑不如用刀,用剑刺容易被弹开或者损坏剑,用剑劈砍?那你还不如用刀,成本还低。但是欧洲由于铸造工艺不完善,直到文艺复兴之前都无法制作整块的金属板,所以一直是鳞甲或者锁子甲,其薄弱处是连接金属板的地方,这些地方是用绳或皮革连接,刺剑可轻易刺穿而不被弹飞。   因此剑在欧洲的战场上一直没有衰落,渐渐也成了武力的象征,常被佩戴以显示地位和武力。直到火器时期,剑的地位渐渐被手杖所代替,但仍然有手杖剑这种集礼仪与防身于一体的时尚单品,流行于欧洲上流社会。   后记   将本期专题呈给主编的时候,主编随口说了一句:“在兵器中只有剑带鞘,刀里只有腰刀勉强算有鞘。”笔者好奇之余查了一下缘由。   据说,古时候,师傅教弟子剑法,出师的时候都会送一把带鞘的剑或为弟子配一柄剑鞘,意义为藏锋――告诉弟子将刚学成的剑的自信张扬收敛起来,以免惹了不该惹的人,在没有必要的时候,切莫冲动拔剑。也有告诫弟子,剑本双刃,既能助人,也能害人,以免走上邪路。当然,也有为了保护剑而配剑鞘的意思。   笔者想,无论剑代表高尚、君子、正义还是权势,终归使用它的都是人,是人便有善恶、正邪之分,比如“君子剑”,三个字听着俊逸儒雅,充满了正气,可是当它是岳不群名号的时候便成了虚伪的小人的代名词。   剑与人一样,端看你为正为邪!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