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战国中山的神秘面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揭开战国中山的神秘面纱

揭开战国中山的神秘面纱   1935年,沉睡地下两千多年的“守丘刻石”在河北平山县三汲乡出土。 中国论文网 /7/view-7151632.htm   1974年,在农家屋檐下静卧了近40年的“守丘刻石”被考古工作者再次发现。从此,史书鲜有记载的神秘王国――战国中山国扑朔迷离的历史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1997年,河北省博物馆举办《神秘王国――战国中山国》陈列,向世人展现了古中山国的神秘风貌。此陈列在1997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首届文物系统陈列展览评比中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13年,河北博物院重新布展,推出了《战国雄风――古中山国》陈列,全面展示了中山国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完整体现了纵横捭阖的中山雄风和昂扬不羁的战国精神。   战国中山国,是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在河北境内建立的诸侯国。自春秋至战国的二百多年间,中山国纵横捭阖于群雄之间,一度十分强盛。但由于中山国并非周王室宗亲,又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所以中国史籍中对其记载非常简略零散,两千多年来成为鲜为人知的“神秘王国”。   “神秘王国”再现博物馆   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勘探了中山国都灵寿古城,发掘了五座中山王族墓和百余座平民墓,出土文物两万余件,许多文物工艺精湛,造型华丽,是战国时期艺术作品中的珍宝。众多灿烂精美的文物揭开了中山国的神秘面纱,使中山雄风再现于世。   1997年,河北省博物馆从中山国出土文物中精选260余件(套),推出专题陈列《神秘王国――战国中山国》,展现了中山国的历史、疆域、都城、宫室、田猎、征战、墓葬七个方面。展出的文物件件都是稀世奇珍,中山王铜方壶铭文优美流畅,错银铜双翼神兽神秘威猛,错金银虎噬鹿铜屏座华美生动,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繁复奇巧,十五连盏铜灯堂皇富丽,玉器制品晶莹剔透、精雕细镂,黑陶器造型典雅、纹饰流畅,车马仪仗雄武威严,武器装备设计科学。在1997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首届文物系统陈列展览评比中,《神秘王国――战国中山国》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河北博物院新馆建成后,在原有陈列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布展,2013年9月推出《战国雄风――古中山国》陈列,展出面积约1800平方米,展出文物1370余件(套),分为南、北两个展厅。第一展厅“古国风貌”部分包括“国史”“国都”“经济”“文化”“征战”“王陵”六个单元,第二展厅“王室宝藏”部分包括“青铜器”“陶器”“玉石器”三个单元,充分展示了中山国曲折的历史和带有鲜明游牧民族风格的精品文物。   陈列的展线流畅而富有节奏,布局疏朗而庄重大方,色调深沉而雅致悦目,文物、复原景观、照片、图表、壁画、灯箱等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加上现代声、光、电技术的巧妙运用,使整个陈列透射出一种浓重的历史感和悠远的空间感,洋溢着古中山国的独特神秘气韵。展览既可以让观众全面、翔实地了解中山国成败兴衰的曲折历史、中山国王豪奢的生活,又是一次视觉的审美、心灵的享受。   古国风貌讲述中山盛事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第一展厅,分“国史”“国都”“经济”“文化”“征战”“王陵”六个单元,讲述了王国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文化及强大的军事力量,还原了古中山国的历史风貌。   走进展厅,迎面就是三件刻满铭文的青铜器,这就是学者们所称的“中山三器”。这三件青铜器物出土于中山王墓,其上所刻的长篇铭文记录了中山国的重要史实,确认了中山国都和王室世系,为揭开中山国的千古之谜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些铭文文辞典雅优美,笔画刚劲洗炼,是欣赏和研究战国文字及书法的珍贵资料。   在河北博物院1997年推出的《神秘王国――战国中山国》陈列中,被摆放在展厅进门处的是一块大河光石。石上刻有十九个字:监罟尤臣公乘得守丘,丌(其)臼(旧)将曼敢谒后??(淑)贤者。大意是监管捕鱼的罪臣公乘得在此看守陵墓,他的旧将曼敬告后来善良贤德的人。这段文字证实,平山县下七汲村一带为战国中山国王陵和都城所在地。正是这块“守丘刻石”的现世,才让后世揭开了古中山国的神秘面纱。   2013年重新布展之后,作为中山国代表性文物的“中山三器”取代了“守丘刻石”的首席地位,“守丘刻石”被陈列在展厅的最深处,默默地守望着它曾经守候了数千年的中山古国。   根据“中山三器”所刻铭文及有限的史书记载,河北博物院利用从五座中山王族墓和百余座平民墓中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还原了古中山国的历史面貌。   中山国在列强的夹缝中开疆拓土,与齐、魏、燕、赵等大国相抗衡,一度称王耀兵于太行山麓,是战国时期十二个拥有兵车超过一千辆的国家之一。从《战国时期诸侯称雄形势图》和《中山国疆域图》可以看出中山国的势力范围,最强盛时国土面积达到大约方圆五百里。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白狄族鲜虞部建都于新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