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揭开老板们大利润的面纱
揭开老板们大利润的面纱
从做小起步,也能成为快餐老大。全国小吃业主无以数计,有的人干了十几年也没有做大,可有的人只干了几年就成了千万资产的老板,这说明做生意不在大小,主要靠思路和对市场观念的转变。
中国论文网 /3/view-7159313.htm
1、北京千层糕
在清宫御膳房中有一种名为“千层糕”的小吃,制作精细,质地松软而富有弹性,色、香、味俱佳,适于蒸熟后热吃。因成品层次清晰美观,达81层之多,故名,流传至今,为北京小吃之佼佼者。
2、三鲜烧麦(北京)
烧麦,清代称为“稍麦”。又因其形如麦稍上绽开的白花,故也曾有人称为“稍麦”。清代北京都一处的烧麦是为著名。都一处原是山西饺子馆,并无字号。据说,乾隆帝私访,曾到那里用餐,深表满意,赐名“都一处”,并亲笔写了牌匾。因此名声大振,发展成为能做各种包馅食品的饭馆。其中以三鲜烧麦、蟹肉烧麦最精,皮薄馅细,鲜美醇香,独具特色。
3、馄饨(北京)
馄饨原系北京从南方引进的节令食品,冬至食之谓之“打破混沌,开天辟地”。俗云:“冬至馄饨,夏至面”。正月初二祭财神后食之谓之“进元宝汤”。后演化为一般夜宵小吃。过去,北京东华门的“馄饨侯”和地安门外“馄饨范”最为著名。
4、炸三角(北京)
炸三角是始自清末以来的北京风味小吃,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分荤馅、素馅两种。旧时,以北京城前门外大栅栏一条龙饭店的炸三角最为出名。
5、薄脆(北京)
薄脆是炸油饼中最薄的一种,薄如纸膜,但薄而不碎,碎而不艮,酥香可口,适合卷饼,或配以甜豆浆、甜粥而食,亦是北京人传统早点之一。从前,以北京西直门外广通寺西边亿禄居薄脆最为著名。据说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曾到此品尝并大加赞赏,因此,亿禄居大薄脆上了《燕京食谱》。
6、一品烧饼(北京)
一品烧饼是内裹油酥、果料糖馅的过油食品,皮酥层多,香甜美味,是京城著名的精美食品。
7、八宝莲子粥(北京)
八宝莲子粥是夏令小吃,粥质软糯,甜润清凉,不仅有消暑之功,且是一种很好的药膳。其中的主料莲子,有补脾,滋肾水,宁心定智之功效。薏仁米去湿热,化痈疽。元代饮膳大医忽思慧著《饮膳正要》说,空腹食莲子粥,“治心志不宁,补中强志,聪明耳目。”
粥本身要求洁白如玉,不得有杂色。所谓“八宝”是指摆在粥上的八种果料,谓之“粥果”。通常为青梅、核桃仁、小枣、瓜子仁、苹果脯、桃脯、白葡萄干、金糕等,使之黄绿红白相间。过去,北京地安门外大街增庆斋清糕点铺与灯市口“一亚一”食品店历年夏天在仁刹海荷花市场搭棚设座,专卖八宝莲子粥。
8、小窝头(北京)
小窝头原系清富御膳房小吃,流传于民间已有90年的历史。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倾入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往西安逃难,沿途饥饿难忍,偶尝民间玉米面窝头,感到美味香甜。回京后,慈禧仍然要吃窝头,御膳房乃用细面加糖,做出一种高两寸,直径一寸的小窝头,呈金黄色,色味俱佳,成为慈禧斋戒时的一种甜食。辛亥革命后,清宫御膳房菜库总管在北海公园内开设仿膳,小窝头与其他宫廷食品即广传民间。
9、苏造肉(北京)
苏造肉原系清宫中的菜肴,后来传入民间,相传为一苏姓厨师所创,故名。清代卖苏造肉的商贩,每于清晨在东华门外设摊,转为进入升平署的官员夹火烧作早餐,因而又名南府苏造肉。
苏造肉选料精致,烹制讲究,加以用丁香、甘草、桂花等9种药材分季节配方,用慢火煨炖而成,不但味美可口,还有开胃健脾之功。诗咏:“苏造肥鲜饱老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
10、“狗不理”包子(天津)
享有盛名的“狗不理”包子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叫高贵友,“狗不理”是其乳名。他所制的包子用料严细,操作讲究,薄皮大馅,面皮有咬劲,馅心松软,肥而不腻,故而博得众多顾客的喜爱。据说当年袁世凯将这种包子当作贡品带进清宫,曾获慈禧大加赞赏,此后,“狗不理”包子名声大噪。
11、“白记”牛肉水饺(天津)
1930年在天津鸟市游艺场由白文华(回族)创制的牛肉水饺有牛肉、羊肉两种馅,水饺外形美观,薄皮大馅,滋味鲜美,赢得了广大回汉消费者的赞赏,被称为“白记”牛肉水饺。
12、“明顺斋”什锦烧饼(天津)
名特小吃“明顺斋”什锦烧饼的创始人叫吕风祥,60多年前便在今日纬路浦善里“惟一斋”经营烧饼。1925年,山东人王树伦拜吕学习技术,在许多方面又有所创新,使该品成为名扬四方的美食。
13、“桂发祥”什锦麻花(天津)
这种麻花以发酵面叫芝麻、青梅、糖姜、核桃仁等什锦馅料,经搓拧、油炸而成。因其店铺原址设在东楼十八街,旧称“十八街麻花”,其口感油润,酥脆香甜,具有多种原料的复合香味及营养,久存不绵。
20世纪20年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