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厥阴病辨证 学习要求 熟悉厥阴的生理与病理,掌握乌梅丸证的辨治及厥证的病因、临床表现。 证候类型 治疗原则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热错杂则寒热兼治 一、上热下寒证 1.乌梅丸证 326条: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蛔厥 吐蛔-病人有吐蛔史或有大便排蛔的病史 病者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发作性 脉微而厥-蛔虫上扰所致 脏寒-肠中虚寒 蛔上入其膈-蛔虫避寒喜温 得食而呕,又烦,蛔闻食臭出 【病机】 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治法】 清上温下--乌梅丸 临床运用: 1、蛔厥 2、久利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359条: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3.麻黄升麻汤证 357条: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止,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二、厥热胜复辨证 1.热多厥少,阳复阴退,病当愈,热太过者,亦为病进。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334) 2.厥多热少,主病进。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342) 3.厥热相等,阴阳平衡则病愈。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336) 三、手足厥逆辨证 337条: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1.寒厥 353条: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条: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2。痰厥 355条: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3.蛔厥 见前乌梅丸证。 4.血虚寒厥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 5.水厥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356) 6.热厥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50)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176) * * 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所以 病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证。 厥阴病 上热下寒证 手足厥逆证 厥热胜复 伤寒 脉微、厥 肤冷(全身冷)躁无暂安时(躁扰无一时安宁) 脏厥 和脏厥鉴别 少阴肾阳虚衰至厥 王太仆“食入即吐,是有火也”。 陆渊雷“凡朝食暮吐者,责其胃寒,食入即吐者,责其胃热”。4 病因 症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6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教材课件)-【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1000HP钻机总结.doc VIP
- 机械制图(第二版)全套PPT课件.pptx
- (2025秋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 猜数游戏》PPT课件.pptx
-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 Sharp夏普扫描仪DW-D20HZ-W DW-D20NZW3 CF-20HZW 3用户手册.pdf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VIP
- C站JUE-85中文操作说明书-07-9-10.pdf VIP
- 智能融合终端通用技术规范2025.docx
-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卷(1116下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