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
浅论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县城西南40余公里处的高家堡镇,海拔在1100-1300米之间。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石峁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一座面积达400平方米的龙山石城,是近年来中国史前田野考古重要发现之一,“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资料”。
中国论文网 /7/view-7209521.htm
其实,除了规模巨大的古城外,历史上神木石峁遗址还出土过大量玉器,这些玉器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造型之精美丝毫不逊色于红山和良渚文化玉器,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要资料。
戴应新、邓淑苹、张长寿等为代表的学者对石峁玉器的种类和特征进行过梳理,对其中较典型的刀形端刃器、玉刀、璧形玉器等进行过专题研究,使我们对石峁玉器有了大致的了解。 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的发现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玉器的历史,可上溯至清末,但由于历史原因,其数量尚无完整详细的统计。
抗战时期,榆林刀兔人马某购得玉刀4件,贩至包头卖给了外国人。解放后,据高家堡段海田先生回忆,自1966年到1975年止,前后有10年时间,先后收购上交北京的玉器保守估计至少有1500件之多。1976年至1979年间戴应新先生在神木石峁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时征集到126件,包括牙璋、刀、铲、斧、钺、璧、璜、人头像、玉蚕、玉鹰及虎头等。其中,戴应新先生在房址附近的石棺葬中发现了一件玉璜。1981年西安半坡博物馆试掘时采集到4件,包括锛、铲、凿等。1981年张长寿调查时征集到玉器3件,包括钺(斧)、牙璧、凿各1件。2002年,榆林市文管会征集到石峁玉器若干,主要为铲、璧等。另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征集的3件,绥德博物馆征集的20多件及榆林的个人收藏。2012年,石峁考古队在外城东门址内发现了玉铲、玉璜等。总的来说,神木石峁玉器的出土量大约有2000件。
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
的种类和造型特征
从现有资料看,石峁玉器多数是与祭祀、崇拜有关的礼器,少数为工具和可能具有佩饰功能的装饰玉。大致分为礼器、工具和装饰玉三大类。
礼器主要有牙璋、钺、戈、圭、璧等。其中的牙璋、钺、戈都属于仪仗类兵礼器。
牙璋在石峁遗址出土很多,仅陕西省博物馆和其他学术机关收藏的石峁玉璋至少在35件以上,是石峁玉器中最主要的器形。这些牙璋均为墨玉质地,一般尺寸较大。其中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的第25号玉璋(图一),墨玉,油黑如漆,唯刀口薄处色呈深茶色,器表有白色蚀斑。长体扁平肥宽,柄近似方形,首端呈内弧刃。一尖残失,两侧雕出齿饰,像水牛头上部正视轮廓,该齿前方还雕有三个等距离的直立小齿。通体抛光。收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的一件石峁牙璋(图二),墨玉油黑如漆。扁体长条,首部残断。长柄末端略外弧,一角残失,两侧雕出齿棱,形似鸡冠,与之临界处阴刻三组横向线纹,三组横线之间再阴刻双线斜纹。通体抛光。有的石峁牙璋体形巨大,长度甚至接近50厘米。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一件牙璋(图三),墨玉,青灰色,柄部有褐色蚀斑。体呈扁平而略厚,首端呈叉形,稍薄但未开刃。长柄,一角微残,两侧雕出齿棱,如同水牛头上部正视轮廓,齿棱前方又雕出两小齿。通体抛光。
石峁玉器中,玉戈皆为直内戈。玉钺数量较多,尺寸较大。玉圭的数量也较多。
工具类主要有刀、镰、斧、铲、锛等。
石峁玉刀分多孔刀、切刀和镰刀三种。多孔刀共出土十余件,均作长条形,刃在较长的一边,背平直稍厚,近背处和安柄的地方钻孔以穿绳捆绑,有二孔、三孔、四孑L、五孔之分。切刀一般宽短,刃在一边,和现代厨刀相似,是炊具或切草工具。镰刀即短型多孔刀,二穿或一穿,用手握持使用,以收割谷穗或刮治兽皮。
石峁玉斧有带柄斧和手斧之分。
石峁玉铲分长柄形铲和?a形铲两种。?a形铲又称板铲,可安直柄作铲,也可装横柄作刀,具刀与铲的两种功能。
锛为治木工具。
石峁玉器中的装饰玉主要有牙璧、璜、笄等,还有一些人物、动物题材的玉雕件,以片雕为主。其中石峁遗址出土的一件人头像(图四),玉髓质,白色,具有蜡脂光泽。以剪影手法琢出头上有椭圆形发髻的人首侧面形象,双面平雕侧面像。头顶盘束高髻,圆团脸,鹰钩大鼻,半张口,腮部鼓出。阴线刻出橄榄形目纹,脑后有外凸的弧形耳朵,面颊透钻一圆孔,细颈。
动物形玉雕多简洁传神,有玉蚕、玉蝗等。遗址出土的一件鹰形玉笄(图五),青白玉,青绿色。长条状,立鹰形,从上至下劈开,仅存左半面。喙部弯曲成钩状,眼睛呈外凸椭圆形,头后部雕出较短的卷冠,冠毛下和翅膀之间有刻纹,并向后折叠于翼中,右翼重叠左翼之上。翼羽毛以阳线纹来表现,羽毛末端呈卷曲的涡头状。足部阴刻出利爪,尾翼亦用阳线来表现。翼端稍稍隆起,并有从前至后贯通的细孔,基部变薄呈凿刃状。
石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