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翻译与语言生态的关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翻译与语言生态的关系

浅论翻译与语言生态的关系   摘 要:翻译作为跨语际活动,是语言转化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然而翻译与语言本身的关系却要复杂许多,翻译同语言二者相互促进也相互局限。全球化背景下,面临语言霸权的威胁维持本土语言生态成为命题。翻译在这场角逐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内部生态机制与外部文化生态的互动,成为解决问题的锁钥。 中国论文网 /5/view-7235544.htm   关键词:翻译;生态;语言美学   一、翻译角色的新视角   如何定义翻译行为呢?普遍认为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手段,M.Cronin提出翻译在维持语言生态平衡方面大有可为之处。翻译动态模型,如Nida、R. Warren等学者都有所涉猎,Cronin理论独具慧心之处在于,其模型强调翻译活动各环节之间以及与其周遭环境之间的连接,“生态”表述突出了“语境”的动态变化以及系统内部整体感,无所不连接,动态、平衡是两大关键词,他将语种生态视角引入翻译理论研究。他认为分解者蚯蚓维持生态循环与稳定,这样的角色诠释了当下翻译活动在全球视野中的位置。他对自身语言文化在翻译活动中遇到问题的反思,值得我们借鉴。“一种语言(弱势语言)能吸收什么,是什么促使它繁荣,什么导致它衰退,又是什么让它失去共时和历时的表达资源”。(胡志国,2009 :20)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然而在语言霸权影响下,一旦语言进入生存倒计时,易出现不可逆转的熵变倾向。放任这种变化,最终会是语言“绿色荒漠”这一矛盾体出现。世界文化生态依靠语言多样性这个支点支撑起来,这一多样性对抑制文化肌体的畸变有重要作用。   二、 翻译话语是感知的具体写照   同时,语言诗性依附于具体语言实体,即语言形式表面,却也高于“语言物质”存在。也就是说,语言诗性是人的诗性在精神界外延展的具象。“人类注定别无选择地只能生存和思维于语言当中, 无意识地让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本质。”(金健人,许心宏,2010:83)Sapir和Whorf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结构的不同造就了感知世界方式的不同,也就是说语言的不同就决定了思维方式的不同。语言作为“载物之物”,决定其角色并不局限于传递信息的单一功能,读者在它本身寻找到文学或美学的归宿。“拿来”式地翻译实际上是与原语文本语义相背而驰,言语思维的模式差异无法让文本诗意自由地在两语言间自由观照,不达原意。“中国语言是形象语言,西方语言是声音语言。”(成中英,1991:191)西方语言是声音符号与物象的契约表现,不受文字表象干扰;中文语言能够显示事态整体复杂的联系关系,本身独有的画面感,使得自身的语言美感,在于辞藻的品读赏玩之中,最终融成了一个“意境”。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体味语言的美感并表达?如何绕过翻译体的“语言义肢”陷阱?如何完成翻译“分解者”的角色?我们可以通过实例体味Cronin理论在实践处的观照:   都德的文字不饰重彩,外省普通的田头乡下,在其“冲淡”笔调的演绎下,化身为具体个体心上的田园牧歌。如何利用语言自身的美感来渲染原文情景,传达同质的语言况味,对于译者翻译决策是一大考验:   “Par les soirées brumeuses, elles longent tristement les trottoirs, entassées dans leurs petites charrettes ambulantes, à la lueur sourde dune lanterne en papier rouge Un cri monotone et grêle les escorte, perdu dans le roulement des voitures, le fracas des omnibus…”   “每当华灯初上,雾气迷蒙,橘子堆在小小的流动车上,凄凄惨惨布满了人行大道,依稀绰约在红纸灯笼暗淡光线的映照之下。小车辚辚,大车隆隆,在一片喧嚣市声中……”(柳鸣九译)   柳译版本中书卷气丰盈,文字洗练,没有滞涩之感,句子从容,透露出原文中市情的聪慧之态。我们看一下其他版本:“它们被一些红纸做成的灯笼的昏暗光线所笼罩”。现代汉语的被字结构,为人诟病,一个“被”字,在长句中变成阅读障碍。中文中有许多虚化“被”字梗阻的方式,如“给”、“见”……,西语中喜欢受动者做主语,强调客观、因果,反观中文,就更倾向于化解被动式的尴尬。“在小车轰响,大车纷杂的吵闹声里” 两相对照,柳版的“喧嚣市声”将车马声背景化,突出句子中的主语成分,并且使用拟声词,文字便多了画面感。,而“吵闹声”的版本却给人以声音的淹没感。   三、语言美学与文学翻译   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从来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过程。Fowler指出,文学“是对语言的一种创造性运用”和“对陈规旧习的抵抗”。(王东风,200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