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列子》的生存智慧
浅谈《列子》的生存智慧
摘 要: 《列子》是先秦思想家列子的门人及私淑弟子所记,此书对于人如何活着这一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从不求长生、懂得变化和善于宽慰自己这三点可窥到列子旷达的生活态度。
中国论文网 /7/view-7240674.htm
关键词: 列子 生存
《列子》八篇,在西汉末年尚存完篇。西汉刘向《别录》曾加以录著,现已亡佚。现存《列子》是东晋张湛收集残篇合辑而成,并为其作注。
一、列子其人其书
对于现存《列子》的真伪,历来有着不同的观点。近代梁启超、冯友兰等人认为这本书不是先秦时期的《列子》,是魏晋人重编的。梁启超在其《古书真伪及其时代》中说:“有一种书完全是假的,其毛病更大。学术渊源都给弄乱了,譬如《列子》乃东晋时张湛――即《列子注》作者――采集道家之言凑合而成。”他甚至断言作伪者就是给它做注的晋人张湛[1];也有学者认为此书就是先秦列子所著。陈鼓应、严灵峰等人坚持《列子》不伪的观点,严灵峰撰长文辩驳《列子》伪书说,他在《辨惑》中写道:“闲曾遍读其书,觉文字之纯古淳朴,且能保存黄帝、鬻熊、关尹、杨朱各家之遗说;绝非汉晋诸书所可及。”[2]
因为怀疑《列子》其书是伪书,连带着对列子其人也产生了怀疑,唐代高似孙不光认为《列子》是伪书,更认为他的著者列御寇是《庄子》里的寓言故事人物[3]。其实不然,列子不只出现在《庄子》一本书中,先秦典籍《尸子》、《战国策》等书都有关于他的记载。《尸子“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4]《吕氏春秋“子列子贵虚”[5],可见在先秦时期,列子是成一家学说的思想家,并非虚构的人物。至于《列子》这本书,全书体系严密,思想统一,反映了列子思想,绝非伪造。本文支持严灵峰观点,认为《列子》这本书是列子门人与私淑弟子所记,现存《列子》是刘向《列子新书》之残缺,张湛为其做注。
二、《列子》的生存智慧
《列子》一书对于人如何活着,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谈三个方面:不求长生、懂得变化和宽慰自己。
1.不求长生
《列子》一书主张人不要刻意追求长生。不求长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人的生死由命数决定,另一方面是长生其实是在受苦。
《列子》一书多次提到“命”,他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命数,人的贫富贵贱是由命决定,人的寿命也由命决定。《力命篇》中有“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6],这句话点出生死、穷达、贵贱和贫富都是生来就注定的,非他力所能改变。“然而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奈何”(《力命》),生命并不是说注重保护就能长久保存的,也不是说故意轻贱就会夭折的,而是早早就有命数,无论怎么祈求长生都没有用。纵观历史,可以看出列子的睿智,在中国古代,有人借助服食药物求长生,有人修炼心法求长生,方法虽然不同结果却一样,都不成功。如魏晋士人盛行服寒食散求长生,许多人因服药身体发热,隆冬时节需裸袒食冰,或者趴在冰凉的石头上,更有甚者用药不当导致中毒,早早丧命。为虚无的长生目标受这样的苦,还不如学习列子的观点,顺其自然而活着,不去关注寿命长短。现在虽然能通过食疗锻炼等方法延年益寿,但想要达到长生,无疑是痴人说梦。
人的寿命不会因主观努力而无限延长,但就算求得长生,也只不过是在受苦。《杨朱篇》中,孟孙阳问杨朱若是有人珍视生命爱惜身体,以此祈求不死,可不可以办到,杨朱说人没有不死的道理;孟孙阳又问以此祈求长久活着,可不可以办到,杨朱说人没有长久活着的道理,然后,杨朱反问孟孙阳:“五情好恶,古犹今也;四体安危,古犹今也;世事苦乐,古犹今也;变易治乱,古犹今也。既闻之矣,既见之矣,既更之矣,百年犹厌其多,况久生之苦也乎?”古今感受的情感、遭遇的苦乐、见到的易乱都是一样的,活在世上百年都觉得厌烦,何况是长生,长生其实是在受苦。
列子后于老子,其书虽然继承了老子顺应自然的生存观念,但是却不像老子那般强调刻意保存生命,而是多了一份旷达。《老子“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7]老子主张要避开猛兽和灾祸,保全生命。相比于老子的谨慎,列子在书中说“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他认为刻意地保全也不能改变寿命,把两者相比,就看发现列子对待这一问题更为洒脱。
2.懂得变化
《列子》一书指出要看到事情的变化,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无论是利用自然规律,还是在社会中立足都要懂得变化。
《天瑞篇》中讲到宋国向氏贫穷,向富有的齐国国氏请教生财之术,国氏告诉他“吾善为盗”,并解释此“盗”并不是盗窃,而是利用天时地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docx VIP
- 新解读《GB_T 6730.2-2018铁矿石 水分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docx VIP
- DL_T 1751-2017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运行规程.pdf
- 2022陆上风电场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pdf VIP
- 爆炸极限LEL及爆炸浓度计算.xlsx VIP
- 2025年武汉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pdf
- 2023届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VIP
- YAESU八重洲FTM-300DR_AM_中文说明书 2020-08-06.pdf
- 黄冈介绍-黄冈简介(经典版).ppt VIP
- 佳能70D中文使用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