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5.doc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 (5) 81.斗且见微知著 斗且廷见令尹子常[1],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 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2],不是过也。公货足以宾献[3],家货足以共用,不是过也。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 “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故庄王之世,灭若敖氏[4],唯子文之后在,至于今处郧,为楚良臣。” “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而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民之羸馁,日已甚矣。四境盈垒,道歹堇 相望,盗贼伺目,民无所放[5]。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子常其能贤于成、灵乎?成不礼于穆,愿食熊蹯,不获而死。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子常为政,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其独何力以待之!” 期年,乃有柏举之战,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选自《国语·楚语》,有改动。) 注释: [1]子常,子囊(即后文的“先大夫”)之孙;斗且及后文的斗子文,都是楚国的官员。文中这些人名及地名下加了横线;文中成王(后文又简称“成”)这类王名下也加了横线。 [2]称赋:与兵赋相称。 [3]宾献:馈赠及进贡。 [4]若敖氏,与斗子文同族。 [5]放:依。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羞子文 羞:羞辱 B.是勤民以自封 勤:使……劳苦 C.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 令:美好 D.其速怨于民多矣 速:招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 句读之不知 B.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其独何力以待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 D.子常其能贤于成、灵乎 寡人之于国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国马足以行军 B.是勤民以自封也 C.至于今处郧 D.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子常必亡”依据一项是( ) ①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 ②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 ③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 ④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 ⑤无礼不顾甚于成、灵 ⑥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且见微知著,从与令尹的交谈中看出对方一心聚敛必然招致百姓怨恨,楚国面 临着亡国之灾。 B.斗子文因恤民而家无储粮,楚成王依朝廷常例送他肉和粮,并多次要给他增加俸 禄,子文却避而不受。 C.子常身居高位,不能辅佐国君富民兴国,反倒聚敛不已,致使民心离散、民怨沸 腾,终被百姓抛弃。 D.斗子文的智慧在于懂得为政庇民之道,不靠勤民取富,不但深得成王厚遇,而且 福及子孙后代。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2],不是过也。 译文: (2)。四境盈垒,道歹堇 相望,盗贼伺目,民无所放[5]。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译文: 【答案】 1.A(羞,送给,从上下文看,羞辱不合文意。) 2.C(两个“而”字都表转折关系;A项两个“之”字,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用作提宾标志;B项两个“其”字,前者是代词,代“子常”,后者是副词,表示推测语气;D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前者表比较,后者表对待) 3.A 4.B(③是斗子文与人对话时自述其志,故不能做“子常必亡”的证据。⑥是子常的结局) 5.B(打了一个时间差,“常例”是成王“羞子文”后才形成的。)6,见译文 【译文】: 斗且在朝廷上拜见子常,子常和他谈话,问斗且怎样才能聚敛财物、名马而致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