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变
浅谈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变
摘 要:上古圣贤大禹因其治水而名垂不朽,治水成功成为他最主要的功绩之一,也为其取得政治权力奠定了基础。根据文献记载,“大禹治水”故事的流传有所演变,这和它符合儒家精神有极大的关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三”究竟是否指的是三次路过,有可能不是实实在在的“三回”,而是虚指。
中国论文网 /5/view-7235555.htm
关键词:禹;治水;版本流传;儒家思想;民族精神
考古发现证明,禹逐渐从神性走向人性。大禹是虫还是人的激烈争辩早就过去,遂公?S和上博简《容成氏》又作为强有力的实物和文献证据证明了禹的传说。禹作为君王的典范,具备治民者应有的有德于民,为民父母。禹因其治水而名垂不朽,被称为“大禹”,治水是其显著的功绩之一。根据文献记载,“大禹治水”故事的流传有所演变,这和典籍的保存、儒家的有意识宣扬有一定的联系。说到大禹治水,我们常会想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从何而来,是三次路过家门还是借用“三”虚指,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涉及到大禹治水的文献较多,目前来看,最早记载见于《尚书》、《诗经》。《尚书“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1]P10舜让禹去平治水土。《尚书“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1]P25禹依据土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规划疆土,随行山林,斩木通道。最终禹治水成功。
《诗经“?F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2]P357《诗经》中赞扬大禹治水,《诗经“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A哉!”[2]P277禹治水成功,造福于民。《尚书》侧重对禹的任命,尧时洪水滔天洪水淹没了广大土地,农业生产无法进行,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灾难。《史记“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者日鲧可。……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3]P7禹临危受命,治理洪水。《诗经》由于它自身独特的体裁和来源,多是对大禹的溢美之词,这种赞美又是比兴手法的运用使然。主要是褒扬商汤、周文王武王开辟建国之伟业。将他们与禹进行呼应,赞叹商汤、周王的丰功伟绩可以和大禹相媲美,不同于《尚书》的大篇幅背景叙事,《诗经》中流露出对禹治水的称赞。
再来看成书晚于《尚书》、《诗经》的《左传》、《国语》。《左传“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禹之力也。子盍亦远绩禹功而大庇民乎!”[4]P912《国语“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孕搛缰?功。”[5]P79对禹的记载赞美,由治水功绩向禹德开始转变。用今人的话来说,禹不计私仇,虽然其父鲧治水失败受到了惩罚,但是大禹依然勤恳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记载见于《孟子“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汜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咳耍?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6]P94这里记载的是禹在外八年,而《史记“居外十三年”。
《史记“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行山表木, 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乃劳身焦思, 居外十三年, 过家门不敢入。”[3]P7无论是《孟子》还是《史记》十分注重对大禹品格的描写,尤其是加入了“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性质的叙述,使得大禹治水的故事有了进一步的演变。
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三”值得推敲。人们把“三”当做众多之意。中国古代的文字多是象形字。如甲骨文曰下三人为“众”,即人多的意思;三石为磊,三木为森,三金为鑫, 三水为淼。“三”是我国先民的常数。“三”相当“一些”、“一段”等意思。《诗经 采葛》云:“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2]P75这里“三月”、“三秋”、“三岁”中的“三” ,不是确切的量词,而是一些月,一些秋,一些年岁。
《论语》中孔子所说的 “三思而后行”、 “三月不知肉味” ,以及“吾日三省吾身”、 “三人行,必有吾师”等等。这其中的“三”并非是具体的“三”。《论语》、《孟子》同为儒家经典,《孟子》的成书年代晚于《论语》,这其中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之“三”和《论语》中的“三”是一样的意味。“三”可以理解为虚指,而非实实在在的三次。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后来加上的,禹治水确有其事,为了美化、推崇他,把同时代其他人治水的事迹附于其身。之所以流传至今,一方面“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了大禹的宽厚仁慈为民舍命的情怀,另一方面这种品质被后世儒家知识分子所称道,和儒家学者的提倡有密切的关系。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在中国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大单元教学设计 .pdf VIP
- 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上)熊海虹 课文翻译及课后习题答案.pdf VIP
- 监理大纲光伏电站工程.pdf VIP
- GB_T 31497-2024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pdf VIP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 第二章 空气空间法律制度.pptx VIP
- 艺术概论全套配套课件孙丽华11 第二主题 话题7 文学漫步.ppt VIP
- 艺术概论全套配套课件孙丽华10 第二主题 话题6 舞之神韵.ppt VIP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艺术概论全套配套课件孙丽华9 第二主题 话题5 音乐之声.ppt VIP
- 《岳阳楼记》文言知识点梳理.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