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借曾国藩四种筹资方略.doc
巧借曾国藩的四种筹资方略
121用科学态度评说曾国藩的四种筹资方略
徐汉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摘 要:清代名臣曾国藩使用拍卖功牌、挟富捐资、征收厘金、盐务充饷四种方略筹集资金,用心维持湘军运营,力图保存湘军实力,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今天,应该用科学的态度评说曾国藩的筹资方略,从曾文正公的筹资方略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拍卖功牌;挟富捐资;征收厘金;盐务充饷;筹资方略。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1] 他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采用特殊的筹集方略筹集资金,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值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今天,应该用科学的态度评说曾国藩的筹资方略,从曾文正公的筹资方略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拍卖功牌、见利而动
(一)历史事实
1、差办功牌:1854年,曾国藩说:冯树堂前有信来,要功牌一百张,兹亦交魏荫亭带归。时隔数月,曾国藩在给澄候、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的信中谈到“部监各照已交朱峻明带归矣。冯树堂要功牌百张,又交魏荫亭带归。”[2]从前后两封信可见曾国藩在经营功牌。
2、出卖功名:1856年,“曾国藩向户部打报告,请颁发2000张执照给黄冕,其中监生(捐出身、做官资格)1000张,从九品(不入流官)800张,封典(荣封父祖、家庭)职衔(虚职)200张,筹集资金700余万两白银,作为曾国荃吉字分公司的经营费用,所得银两都到直属总督的粮台报销。”[3]
3、东征筹资:1860年,曾国藩利用朝廷兴师北上的机会,抓住人心,进行筹资。“湖南有身份的人听说曾国藩要带精锐之师北上,人心认为这是申明大义之举,立即带了25000两银子,作为北上之师的犒赏,并借此机会设立东征筹资局,还得到朝廷的‘批准’。”[3] 利用人民渴望太平的愿望进行筹资。
4、卖官融资:1870年,曾国藩与湖南布政使徐有壬商定筹资方案就是卖官,“出钱80千者,给予九品官的资格,以次增加,捐款至160千者,给予六品官的资格,并约定军队与地方五五分成”,“只须盖布政使或巡抚大印就可以印刷功牌,这种东西用之不竭,将来如果源源而来,只不过多刷数百张,至巡抚处借印即可。”[3] 这就是曾国藩利用政府行政资源,见利而动筹集资金。
(二)点评
1、历史背景:曾国藩集团“转战5000余里,财政拨款极为有限,曾国藩只好像乞丐一样到处化缘。”这个“到处化缘”就是拍卖功名,拍卖官职,拍卖人民群众的向心力进行筹集资金。
2、历史意义:“天下事运之以才力,而成之以财力。若财力不裕,则才力虽宏,无所用之。”曾国藩认为干大事需要人才,更需要钱财。若有人才,但无钱财将一事无成。即谋事在人,成事在钱。曾国藩对东征筹资局所解巨款,称其谓:“大旱之雨,严雪之炭。”用这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用以维持湘军运营,保存湘军实力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3、弊端:拍卖功牌,拍卖官职,见利而动的筹资方式容易引起滥卖文凭、滥卖官职,引起各级官员从中渔利、层层搜刮、民怨沸腾。所以,谣言、上书等恶性事件连绵不断,破坏了政风、民风。
4、措施:1865年,曾国藩向朝廷打报告,力主撤掉东征筹资局,重新树立曾国藩集团在家乡人面前的信誉。可见曾国藩有谦抑退敛之意。
5、现实意义与策略:以拍卖功牌筹集资金的方式在封建社会里尚且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和地方官员的“配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今天,这种筹资方式在某些行政部门和单位均已采用了变通方法,但必须得到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方可执行,否则,属违法违纪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挟富捐资、缓解眉急
(一)历史事实
1、善言劝捐:“曾国藩在家乡采用‘劝捐’方式筹资,但一些不爱出钱的富户不为所动。”[3] “吾在江西,各绅士为我劝捐八九十万两白银,未能为江西除贼安民。”[4]而感到内心不安。
2、以酒劝捐:曾国藩为了能够筹集资金,“不顾理学大师的脸面,托绅士下乡苦劝,各县绅士来衡州的时候,他都要亲自宴请酒席,但只筹到五千余金,仍是杯水车薪。”[3]
3、强行摊派:“曾国藩勒索胡林翼、左宗棠的亲家,最初认定陶家捐银三万两,但后来陶家只许诺捐银三千两,而且迟迟不兑现。”[3]
4、建祠捐助:1845年,“杨江要求为祖父杨键(贪官)在家乡建立祠堂,曾国藩以牺牲个人降职两级为代价,”使“杨江当即捐助两万白银,还说等大老板批准后再捐五万两。”因为“杨江带头捐款,其他官绅也不再袖手旁观,一下子捐了十万余两白银。”[3]这点钱虽然不多,但总算解了燃眉之急。
5、募捐筹资:“黄赞汤大力张罗,在乡绅之中很快募得白银十万两,彭寿颐也募来白银三万两。”[3] 曾国藩在乡绅中大兴募捐活动筹集资金。
6、迪庵捐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