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彝族作家李智红散文中的高原情怀.docVIP

浅析彝族作家李智红散文中的高原情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彝族作家李智红散文中的高原情怀

浅析彝族作家李智红散文中的高原情怀   【摘 要】 文章概述了云南作家李智红散文呈现出的高原情怀的内涵,阐述了他呈现高原情怀的艺术手法,常将诗与散文结合起来,用诗性般的语言,来抒发对高原的浓厚情感;分析了李智红书写高原情怀的成因。 中国论文网 /4/view-7201463.htm   【关键词】 李智红;散文;高原情怀;探勘   当代彝族作家李智红,1963年生于云南省永平县博南镇初一铺村,现为大理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有散文集《布衣滇西》、《西双版纳的美》,散文诗集《云南高原的嗓门和手势》等。作为一名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李智红用真诚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来表达他对高原的那份热爱之情,其作品中浓厚的高原情结也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一、李智红散文呈现出的高原情怀   出生于彝族大山的李智红在其散文创作中总是少不了对高原山水的歌颂。他用大手笔勾勒出高原的苍茫雄厚,描绘故乡的山清水秀,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壮丽的自然山水画。他用不少的篇幅歌赞高原大山,宽厚大量、宁静肃穆的十万大山,是守护滇东罗平的看护者;大气伟岸、包容生命的红土高原,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沉默隐忍、谦虚刚强的滇西高原,是高原人的榜样。不论是狂野的高原还是秀气的大山,李智红眼中的那片故土永远都是他无法割舍的情,这里更充满了他所向往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对高原的关注和热爱也使他思考高原人在经受现代性中出现的问题。作者意识到了现代文明对人们精神世界和个人信仰的冲击“理性的无限制地扩张导致了人类空前的精神灾难,科学向大自然无止境的索取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1]在其散文《本命鸟》、《槐树》、《峡谷听蝉》等都体现出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反思。   对坚强的高原人灵魂的抒写,成了李智红散文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大高原上的开拓者用长满老茧的手开凿出了一片片土地,用宽厚的脚走出了一条条古道。正是因为祖先的坚强勇敢,才为更多的后人所敬仰,才有了高原汉子铁骨般的顽强毅力。坚韧勇敢的高原人,造就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勤劳勇敢的来面对高原,他们的坚韧也使他们的家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为此,他把较多的笔墨给了黑鹰、野狼、小草、剑兰、古树等具有着雄强的生命力高原物象,以及那些最不起眼的植物:废墟上的花朵,石头缝里匍匐生长的蒲公英,荒凉中矮小卑微的骆驼刺等作者最敬仰的生命,它们努力地往上生长,从不向强者低头。作者用睿智的眼睛看到了高原上这些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存在,并描写着它们的坚韧与顽强。   二、呈现高原情怀的艺术手法   李智红常将诗与散文结合起来,用诗性般的语言,来抒发对高原的浓厚情感。“诗性是一种内在的整体性和综合美,它是散文最具心灵性的表达和情绪起伏的内在旋律,是人对社会、对大自然的总体性感受。”[2]他在描写家乡的虫鸣鸟叫,山间田野时,常选择那些感性和富有韵律化的语言来表现高原的乡土气息,三月的茶田,雨后的山乡,五月的麦田,山野的黄昏等,读着这些具有乡土气息的散文,仿佛心一下子就被沉淀了,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感受乡土的纯朴宁静、故乡的亲切和温暖。   来自彝族大山的李智红总是选择高原上特有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用高原、大山、瀑布来传达宽宏大量,坚韧,平和的品质;用太阳、烈酒、铜鼓、汉子、黑鹰、狼群来体现奔放、狂飙、炽烈的精神;用古藤、苦菜花、骆驼刺、蒲公英、剑兰来隐喻顽强、隐忍、谦虚的节操。特别是黑鹰,在彝族人心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彝族人对黑鹰充满敬仰之情,藏族人同样也把鹰作为鸟中的王者。在对黑鹰描写的篇幅中,包含了李智红对鹰高远、包容精神品质的赞扬,体现出彝族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高原人对鹰的珍视和情感。   他还用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呈现高原情怀。在描写高原大山的气势磅礴,雄伟壮丽时,他喜欢在开头或结尾用反复的排比来增强文章的气势,升华自身的情感,让人在感受高原气势凌人的同时也对高原产生一种敬畏之情。如在《高原铜鼓》中他用“擂响它,擂响这……”反复的排比让读者感受到了高原的奔放与热情,感受到高原的古朴和豪迈。在描写故乡田园风光,乡土气息,人文情怀时,他选择最恰当的比喻来突出其质朴与纯洁,如《山歌》中通过夸张的比喻,让人感受到山妹子歌声的甜美,山娃子歌声的狂放,通过嗅觉,视觉和听觉来感受山歌的奇妙。《中秋》中把太阳比作柿子,把风儿比作蜻蜓,用秋天特有的意象来比喻,使人即使不是身处中秋,也能感受到秋天的味道。   三、李智红书写高原情怀的成因   童年生活经历的影响。红土高原带给了李智红丰富的写作题材,“童年的体验对作家的影响是深刻的、内在的,它造就了作家的心理结构和意向结构。”[3]从未离开过生于斯、长于斯的高原,自然取材于高原。童年时对高原的美好印象和敬仰之情,使得他用文字把这份美好书写出来:童年玩过的陀螺、在河边捉过的鱼、摸过的虾,唱过的山歌,骑过的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