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赵佶花鸟画的法度
浅析赵佶花鸟画的法度
摘 nbsp; 要:元代文学家,揭奚斯《诗法正宗》云:“学问有渊源,文章有法度;文有文法,诗有诗法,字有字法;凡世间之一能一艺,无不有法;得之则我,失之则否,” “法度”是中国艺术家艺术创作规则。“法度”简单讲是临摹学习前人的画风画技。同时领略并掌握这种艺术法则和规律的捷径。但不能落入前人案臼,囿于古人成法。那么,“法度” 在赵佶工笔花鸟画中是怎样来传承和体现呢?赵佶师古而不泥古涉新而不流俗的“法度”运用,自由把握了追求自己审美精神的工笔花鸟画品格。
中国论文网 /7/view-7182113.htm
关键词: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
中图分类号:J212 nbsp; nbsp; nbsp; nbsp;文献标识码:A nbsp; nbsp; nbsp; nbsp;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152-01
一、师古而不泥古
师古而不泥古,换一种来讲是学习古人的技法和画面气息,但又不能拘泥停滞在学习,需化为己用。学习古人中很大部分在于对前人绘画直接的学习临摹。那赵佶是怎么临摹前人的绘画,从而化出自己品格的工笔花鸟画呢?其法则应该是,“师古人”更需“师造化”。那么赵佶是怎样“师古人”呢?“师古人”,简单讲就是对古人绘画技法的学习,也就是六法之传移模写。传移模写是中国画传统学习的重要手段。面对经典的临本,进行临习可以感通古人气息。赵佶自幼爱好绘画,其皇家的出身,丰富的绘画艺术收藏,从而欣赏到由古至今的优秀传世作品。品类之多可以不时抽取中意作品进行学习临摹。从存世的赵佶临摹作品,可以看出其取法乎上。如赵佶临的唐代张萱的两幅“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一窥端倪。孔子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那赵佶怎么不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呢?那就只能再“师造化”,才能取法于上,而不得为中。“师造化”最早在南朝画评家,姚最《续画品》中出现:“学穷性表,心师造化。”意思是对事物的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都需要透彻的去认识,同时需要用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宋代画家范中立云:“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师造化”的造化两字指大自然,也就是“师自然”。那赵佶是如何客观的以自然景物为师呢?从孔雀??敦,必先左腿和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这故事两则记载看出赵佶对自然事物观察的细致和对自然万象描绘的严格要求。可见赵佶“师自然”之精进。正如邓椿在《画继》言: “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
二、涉新而不流俗
宋,魏庆之云:“李太白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者也。”指出“法度”,可以束缚后人,也可为后人所自由把握。那如何自由把握这“法度”?唐代张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仅停留在“师古人”的“法度”会被古人之法束缚。从“师古人”再“师自然”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得心源”才能涉新而不流俗。涉新而不流俗,涉新是“师古人” 再“师自然”而得其新。“得心源”后才能不同流俗。那赵佶是怎样“得其心源”呢?“心源” 即以心为源,强调艺术感知、艺术心灵与创作过程的融会。这“心源”主要需要其人的天资,喜好和学养等。对赵佶过人的天资当时就有很多记载。从赵佶二十三岁赐童贯的《楷书千字文》,其自创书法“瘦金体”,纵观中国书法史在二十多岁就创体成功,除了赵佶以外,恐无二人。也可旁证赵佶的天资不凡,非一般人所能及。实际上在赵佶十六七岁其艺术成就驰誉当朝了。元,赵孟?\在赵佶的《竹禽图卷》敬跋有这样一段评价:“道君聪明天纵,其于绘事,尤极神妙,动植之物,无不曲尽其性,非人力所及”。 这“非人力所及”, 可谓是对赵佶天资的传神写照了。再看邓椿在《画继》卷一圣艺中,评价赵佶“实亦冠绝古今之美也”所言也非虚。有了天资不对其事的喜好也是枉然。喜好”笔砚”、“丹青”一事且看他自己如何说来。“即位未几,因公宰奉清闲之宴,顾谓之曰: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邓椿《画继》也记载了赵佶酷爱艺术,致终日不舍沉醉画艺的景象。
再看赵佶的学养,这里学养主要指文学学养和艺术修养两方面。文学学养方面,赵佶身上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在帝王中少见, 即使和当朝纯文人比恐也不逞多让。诗词是文学学养的体现之一,看赵佶的早期的如诗《宫词》,词《探春令》,题画诗《题修竹仕女图》等诗词并不逊色于当朝文人。今人邓白在《赵佶》一文中评价其诗才:“至于赵佶的诗才,为他的书画所掩,不以诗名世,然从他的题画诗中,不论五绝或七律,都流丽清新,格律谨严,显示了宋诗的本色足见他诗、书、画可称三绝,非附庸风雅者可比。”可见,赵估文学学养也是十分出色的,以雅好为尚的宋代文人也难有出其右者。艺术修养方面,赵佶吸收各家风格,博采众长,不学一家的艺术修养给其绘画通往广阔的空间。如存世花鸟画作品《芙蓉锦鸡图》、《腊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