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辜鸿铭英译《论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辜鸿铭英译《论语》

浅析辜鸿铭英译《论语》   摘 要:《论语》是我国传统经典的代表之作,其思想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在西方国家也有着广泛影响。自近代以来,《论语》被许多名家学者翻译成多国语言,尤以清末翻译怪才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最为成功的贴近目的语文化,在西方好评度颇高。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对辜鸿铭《论语》英译本进行探析,希望对于典籍翻译工作者有所启示。 中国论文网 /6/view-7143272.htm   关键词:辜鸿铭;《论语》;英译;归化;异化   一、引言   辜鸿铭(1857-1928),原名辜汤生,号“慵人”,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12岁时考入爱丁堡大学学习西方文学,二十岁时毕业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前往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主修土木工程。辜鸿铭不仅是一位少见的语言天才,他通晓德、英、法、俄、拉丁等十三国语言,辜鸿铭一生主要的译著包括四书中的《论语》、《中庸》、《大学》等三本典籍,特别是其所译的《论语》,在向西方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同时,也成为了西方人最为认可的论语译本,流传甚广。   二、英译《论语》的背景及目的   辜鸿铭生于清末民初,它见证了清王朝从腐朽走向衰亡的过程。同时,作为洋务运动的参与者,他也亲身经历了晚清政府“自救图强”的失败,亲眼目睹了西方列强倚仗着“船坚炮利”对中国的侵掠和摧残。“内忧外患”使得中国在同西方的交往中,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还是在文化上都处在绝对弱势的位置。因此,当时许多的翻译家和学者纷纷引进和翻译西方的科学、文化、思想著作到中国,企图“师夷长技”,奋发图强,而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更多的人认为应当摈弃这些“旧学”,全盘学习西方的“新学”。而在同时,面对着“不堪一击”的中国人和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人表现是鄙夷和不屑一顾的态度,也没有西方人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面对传统文化被国人摈弃,被“洋人”蔑视的现实,辜鸿铭十分愤慨。因此,他决意将中国传统思想介绍到西方,极力改变西方人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偏见和歧视,唤醒国人自强自信的精神。就像他曾经说过的,“中华文明绝不是西方人眼中所谓的野蛮的未开化的文明,它即使不比西方文明优秀也至少和西方文明一样优秀”。他在这句话中清晰的表明了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不要妄自菲薄,也提醒那些自以为是的”洋人”,不应妄自尊大。   辜鸿铭认为著名英国汉学家理雅各所译的论语译本差强人意,他认为理雅各并没有抓住中华传统精神的内涵,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大打折扣。同时,他认为,理雅各的译本并没有将中国人优秀而特有的精神品质展现出来,取而代之呈现在西方人面前的却是一种令其难以理解,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文化和思想。而他希望能够消除隔膜,将论语完全呈现给西方的普通读者。   三、“归化”的翻译策略   辜氏的《论语》英译本的翻译主要采用了归化的手法,而且可以说是一种“极度归化”的策略。众所周知,《论语》是中国传统典籍的代表之作。这样一部打上了深深文化烙印的著作,其翻译必然首要解决的是如何跨过文化背景这条深深的鸿沟,从而将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连接起来。因此,辜鸿铭采取了归化的手法。归化法主张译文应当以贴近译入语文化,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和思维习惯为目的。事实证明,辜鸿铭极度归化,以西释中的翻译方法的确令西方读者更易接受《论语》思想的内涵和精髓,受到了西方读者强烈欢迎。   在论语的翻译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如人名和地名之类的专有名词,这类名词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许多西方读者在阅读到这类词汇时往往会产生陌生感和怪异感,在面对这类问题时,为了能消除使西方读者通常会遇到的陌生感和怪异感,辜鸿铭往往会对源语言中对主旨没有过多影响的专有名词进行简化和概括处理。如,或曰:“雍也仁而不佞。”辜鸿铭译为:Somebody remarked of a disciple of Confucius,saying,“He is a good moral man,but he is not a man of ready wit.”我们都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有许多弟子并不是十分出名,而如果每次遇到提及孔子弟子的名字时,我们都将其音译或是加注的话,首先,会提高翻译成本,浪费很多时间。其次,会过于繁杂,影响译作的可读性,久而久之使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所以,辜鸿铭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在所有的孔子弟子中,只保留了颜回(Yen Hui)和子路(Chung Yu)的名字,其他弟子,如曾子、子贡、子游、冉雍等的名字均被简化为a disciple of Confucius。此外,在论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中国历史上较为重要或有助于解释孔子重要思想的人物,在对他们进行翻译时,辜鸿铭常常会采取对他们进行注解,或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人物进行替换的方法。如,“武王”辜译为“the Solomon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