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节基本内容: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何来“活性物质”? 由于65 ℃加热处理使S型细菌的蛋白质因变性而丧失生物活性,温度降低也不能恢复。因此,单独注射被杀死的S型细菌对小鼠没有毒性,因而小鼠也就不会死亡。 而65 ℃温度,核酸只是氢键断开,双螺旋解体,当温度逐渐降低时,在碱基互补的作用下,分离的核酸单链会重新聚合,双螺旋结构得以恢复,核酸复性,即生物学活性依在。 也就是说,65 ℃加热处理仅仅使蛋白质变性,而DNA仍然保持生物活性。 (当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具有活性的S型细菌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并利用R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DNA复制,合成S型细菌的蛋白质,从而组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使小鼠患病死亡。) 败血病,白化病,白血病,血友病,贫血病,坏血病的区别 白化病 一种皮肤及其附属物色素缺乏的遗传病。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 败血病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可分A、B、C三类。前两者为性连 锁隐性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 坏血病又称维生素C缺乏症,是由于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以成骨障碍和出血倾向为其主要表现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三 生物的遗传物质 四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一 科学家是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 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术背景: 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19世纪末,科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了解,认识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设想染色体与遗传因子有关系。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后来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试验证明了这一点。 20 世纪 30 年代 人们认识到蛋白质 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20 世纪 20 年代 人们认识到 DNA 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认为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 DNA 20 世纪中叶 科学家们发现:染色体主要由 蛋白质和DNA 组成。 蛋白质 DNA 到底谁是遗传物质呢 ? 有人说,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又有人说,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1928年,格里菲思用两种不同类型的 肺炎双球菌 去感染小鼠。 有多糖荚膜 S型细菌 R型细菌 S R 光滑 有多糖荚膜 有毒性,可致死 粗糙 无多糖荚膜 无毒性,不会致死 小鼠正常 R型活菌 ①对比A、B组的实验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格里菲思的实验: 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 A组 小鼠死亡 S型活菌 B组 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④是什么使活R型细菌转变成活的S型细菌? 由于体内有活的S型细菌的作用。 活的R型细菌变成了活的S型细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使活的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 ②D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呢? ③活的S型细菌如何出现? 加热杀死 S型活菌 + R型活菌 小鼠死亡 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D组 那么,转化因子又是什么呢? 由几组实验对比可做出如下推测: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 寻找转化因子 他们 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用离心提纯的方法将其分开,并各加入到培养的R型细菌培养基中,分别观察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作用。 为了弄清楚转化因子是什么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型细菌进行了提纯和鉴定。 ----艾弗里的实验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1944年) 注释:DNA酶可分解从S型细菌中提取出来的DNA R型活菌 S型活菌的DNA R型活菌 S型菌的 蛋白质或荚膜多糖 R型活菌 S型菌的 DNA+DNA酶 S型菌 R型活菌 只长R型菌 只长R型菌 艾弗里通过实验及分析后提出了不同于当时 大多数科学家观点的结论: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转化因子”)。 艾弗里的结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水意象和其成因(初稿)(作者马雄雄).doc VIP
- 《白血病的护理》课件.ppt VIP
- 试论《诗经》婚恋诗中的水和树意象-毕业论文.doc VIP
- 常用电气元器件选用.ppt VIP
- 西安市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初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测目录.pdf VIP
- 202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20GWh锂电池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 电力企业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20250128_120531.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