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岛的服饰习俗和装饰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舟山海岛的服饰习俗和装饰美.doc

舟山海岛的服饰习俗与装饰美   舟山海岛的服饰与大陆内地一样,主要功能是护体、遮羞和装饰。应该说远在人类的初创阶段,服装的产生主要出于人的本能和生活的需要,即为遮身蔽体和防寒御暑,后来才逐渐萌发了装饰的观念和行为。马克思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这里,马克思把“衣”放在第一位。然而,服饰发生又与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有关,为此,因地域和环境之异就产生了各自的服饰习俗。      说起海岛人的服饰,考究起来,起源较早。《山海经》中说,远古时代,在我国东南沿海有个捕鱼氏族,称之“玄股国”。玄股国的国民“善长用鱼皮制衣”。这类同于我国北方狩猎民族,“多以兽皮制作方服”。另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18000多年前的山顶洞人,早已懂得用兽皮制作简易的“衣裳”,可见这种服饰习俗发生之悠久。      当然,若以古代的服装材料论,在江南地区,先有葛,后有麻和丝,最后才是棉花了。其间捻线织布是最原始的纺织术,而纺轮则是纺纱的主要工具。为此,近年在定海白泉和大衢岛孙家山等地,考古发掘的一件扁圆形石纺轮和一件陶纺轮,以及骨针、骨锥等物,足以证明远在新石器时期,舟山已有纺织和缝纫之术,服饰习俗也随之产生了。而这个时期,距今约6000余年。      由于这种浓厚的历史渊源,对海岛人的服饰习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明代编纂的《舟山志》中云:“僻居海中存淳朴之风。凡居、服、饮食尚节省蓄力,勤而俭,比户皆然。”《岱山镇志》亦日:“岱山风俗,向称质朴。”这就构成了海岛服饰第一个特点,即“古朴风”。      若说舟山服饰的第二个特点,即与海洋环境和海上劳作方式有关。钟敬文在《民俗学概论》中说:“海产渔民多穿短裤,便于撒网捕鱼。”杨志林在《海岛民俗》一书中亦云:“东海渔民因大多时间在海上生活,衣着易被海水打湿而腐蚀,穿着寿命短,因此,为了耐穿,所穿的外衣都用栲胶染过,染成棕红色,俗称‘栲衣’。”舟山情况亦然。在舟山,旧时渔民所穿裤子也用栲胶或栲皮染过,染成酱色。裤子较短,但裤脚特肥大,穿起来好像提着两盏大灯笼。俗称“笼裤”。“栲衣”和“笼裤”是舟山服饰的一大亮点。这就构成海岛服饰第二个特点,即称“海派风”。      关于舟山服饰的第三个特点,则是由岛外服饰的融人和渗透所致。这是因为舟山临近我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以及宁波等著名港口城市,交通便利,来往频繁。或售鱼、或经商、或购物,接触颇多,深受其影响。如民国《定海县志》中曰:“海通以后,商於沪上者多奢靡之习,由轮舶运输而来,乡风为之丕变,私居燕服,亦被绮罗,穷乡僻岛,通行舶品,虽小家碧玉亦无不佩戴金珠者矣。”又云:“往往时式服装始流行于沪上,不数日乡里之人即仿效之,较鄞(鄞县)、镇(镇海)等邑,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构成海岛服饰的第三个特点,即“时尚风”。      由此可见,舟山服饰应具有怎么样的一种个性化风格?从上文所述看,“古朴、海派和时尚”,则是它的三大特点和标志。而且,尤为可贵的是这三个特点十分鲜明的贯穿在海岛服饰的民俗事象中,具体的又有三个层面。      一、海岛服饰构成五要素      所谓服式的五要素,是指服饰的原料、样式,色彩、饰物和图案。常用质、形、色、饰、画五字概括之。就舟山服饰而言,除极个别海岛产棉区,自纺、自织、自制土布外,大多数岛屿的布料都从大陆沿海港口城市购买。清末民初,舟山盛行的是土白布和兰花布。色彩以靛蓝为主,妇女则加以红绿两色,渔民则用土布在栲胶中染成粽红色。俗称“栲布”。夏天,有的用蓝丝之类在栲皮中染成酱色的称之“栲纱”。民国中后期,舟山盛行罗纺、丝绸等布料、服装的色彩和服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并有花纹和图案装饰。      据《定海县志》记载,舟山诸岛的日常服饰近百年来迭经三变。起初,海岛人的日常服饰,凡衣袖袄裤裙,皆“小而长”。尔后渐改“大而长”,尔后又变“小而短”继而改成“大而短”。民国初年,舟山的妇女服饰也很特别。所谓“袖袄裤脚,大至盛尺。”袖见肘,裤露膝”。其中,妇女的衣领,“始无领,后行低领,渐兴高领,迩年则不特去领并袒胸矣!”      民国初年,舟山盛行的布料是棉布和芋蔴衣布。要求冬厚夏薄、冬暖夏凉。至解放后,舟山才用机织布,化纤布等布料为服装面料,继而,毛料、泥绒和皮货等衣料也极常见的了。可见变化之大。      衣料的服色,舟山习俗以年龄作界定。民国初年,成年男子服色单调,多为黑、白、蓝三色。未成年的略穿花色。女孩喜穿花色和红绿衣服。结婚时,姑娘必穿红袄和红裤,一身红装,以示喜气。婚后,服色稍淡,以示庄重和沉静。到了老年,妇女们以穿玄色或深蓝色衣服为主,若有守孝寡居者,更是切忌花衫红袄。不过,在解放以后,尤其是近几年的改革开放,海岛人的服色打破了单调、原始的格局,变得色质鲜艳、五彩缤纷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