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税负的地区比较分析 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doc

中国宏观税负的地区比较分析 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宏观税负的地区比较分析 目 录 一、我国各地区的税负差异………………………………………………………………1 (一)塞尔指标的引入……………………………………………………………………1 (二)对中国地区间税负差异的实证分析………………………………………………3 二、我国地区间税负差异的成因分析……………………………………………………5 (一)产业结构的影响……………………………………………………………………5 (二)所有制结构差异影响………………………………………………………………5 (三)税收政策的影响……………………………………………………………………6 (四)财政体制因素的影响………………………………………………………………7 三、解决地区税负差异的思考和建议……………………………………………………7 (一)加快经济发展,在中西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7 (二)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7 (三)调整西部地区所有制结构,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8 (四)规范税收政策,深化税制改革……………………………………………………8 (五)规范财政体制,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8 四、结语……………………………………………………………………………………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本文引入衡量不平等性的塞尔(Theil)指标,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税负差异的比较分析,发现了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税负水平的不均衡性,即经济低增长却高税负,经济高增长却低税负;全国税负总的不均衡性这几年基本等到控制,但三个地区间的税负差异在逐年增大。同时,笔者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税收负担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宏观税负;地区差异;塞尔指标 税收是国家财政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渠道,税收不仅可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政府职能的顺利实施,而且还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沿着健康快速的轨道运行。宏观税负是指一国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总量占GDP的比重来反映。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它是政府制定各项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1994年新税制实行以来,税收年均增长17.5%,绝对额每年递增1200亿元。无疑,税收的突飞猛进壮大了国家财力和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但由于地区经济差距和税制设计等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地区间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倒挂”的现象,即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增长速度快而税负轻,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经济增长速度慢反而税负重。超常的税负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进一步影响西部地区税收功能的发挥,从而又形成下一轮经济的超常税负,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各地区的税负差异 我们按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沿海省市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区,并对1997—2002年间的宏观税负作分析。 (一)塞尔指标的引入 塞尔(Theil)指标从信息量与熵的概念出发,考察研究对象的不平等性和差异性。设是事件发生的概率,已知这个事件发生的信息量设为,应是的减函数,因为知道越不容易发生的事,需要的信息量越大,考虑 如有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那么这种情况下的期望信息量(也称为熵) 的值越接近,熵也越大。如果把看作是属于第个收入单位的收入份额,则是一种反映收入差异的不平等尺度。收入分布越均匀,就越大,若绝对平均,即所有单位收入都相等,都等于,则取得最大值,塞尔把定为不平等性指标,即 若把塞尔不平等性指标应用于东、中、西部地区税负的不平等性,则可得某一范围A的不平等性指标: 其中是对属于所考察范围A的求和,是第个单位在所考虑A内的GDP份额,是所考察范围A内的税负水平,是A范围内第省的税负水平。在塞尔指标中,对数的底数为特别标明,一般可取为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也可以选用其他正数为底。选取不同底数,塞尔指标只相差一个常数因子。因此,塞尔指标只有相对意义而无绝对意义(本文取e为底),个体之间越接近,塞尔指标值越小;塞尔指标值越大,则表明个体差异性越大。 (以下略)…………………… (二)对中国地区间税负差异的实证分析 由表1可看到各地区的内部情况。东部地区的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