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戴上了红领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戴上了红领巾

我们戴上了红领巾   今年“六一”儿童节,我们五位老朋友聚会。合影时,戴上了少先队的红领巾。这张照片,记录了五位少年工作者一生的信仰和坚持。 中国论文网 /7/view-7206670.htm   照片右一是钟立慧,82岁。1954年担任街道办事处辖区少先队辅导员。1956年至1966年在共青团成都市委少年儿童部工作。1973年至1993年在成都市少年宫任群众文化部部长。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96年获共青团中央颁发的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在从事少年儿童工作中,她为少先队活动和少年宫工作写过很多文章和报道,收集在她编印的《情缘》一书中。   右二是韩梁,82岁。1955年至1966年在共青团四川省委少年儿童部工作,长期在成都市西城一小蹲点,在该校担任过少先队辅导员,并兼任语文课教师。1982年至1993年任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该社出版了不少好书。离休后,任四川省少先队学会副会长,2006年,21世纪出版社出版了她写的《教育孩子的学问》,发行三万册以上。   左一是徐华,左二是蓝星,他们是夫妻。   徐华,76岁。1950年成都市建立少年儿童队(以后改名为少年先锋队),她是第一批戴上红领巾的队员。1958年在成都市少年之家,后到共青团成都市委少年部,工作到1966年。1980年至1996年在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任编辑。她写过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多次获奖,代表作《弹琴蛙》发表在《小朋友》杂志,后由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为英、俄、德、法和西班牙等多种外文出版。   蓝星,79岁。1955年至1958年在重庆解放西路小学任少先队辅导员。1958年至1966年在《红领巾》杂志任编辑。1980年在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后任副社长。他早年写的诗歌《母校万岁》被选编入全国小学语文教材。1959年与我、黄韶合写了报告文学《刘文学》。他著有儿歌和诗集《露珠中的彩虹》,其中的诗获四川优秀儿童文学奖。   我,86岁,被他们称为老大哥,站在他们四人中间,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先后在共青团重庆市第三区委、共青团重庆市委、共青团四川省委少年儿童部工作,参与筹建重庆市少年宫。在《红领巾》杂志工作时,参加中国青少年报刊工作者代表团访问苏联。1964年至1966年,在共青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工作。1982年筹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离休后,曾任四川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无论在哪一个机关或宿舍,都有少先队员为朋友。   我们五位长期或终身从事少年儿童工作,所以才选择“六一”儿童节聚会。我们热爱少年儿童,除了深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事业的接班人,各自还有不同的原因。钟立慧,是看了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决心学习那位名叫华尔华娜的教师,“用星星火炬的光芒,去点亮孩子们的心,让每颗心灵都发出光和热”。韩梁,早年在江苏南通师范学校读过三年书,受两位对孩子有爱心老师的影响,进军西南后分配到共青团四川省委,主动要求到少年部工作,后来也受到《乡村女教师》的激励。蓝星,初中毕业时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报考了师范学校,以后当了少先队辅导员。本着“做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不仅爱上儿童,还爱上了儿童诗歌。徐华,在她入队时听辅导员讲“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她决心要一辈子戴红领巾,为此读了师范学校,终身从事少年儿童工作。李致,热爱下一代的教育,是受了鲁迅的影响,《关爱明天》杂志有专文报道。社会上有一些人,看不起少年儿童工作者,认为是“娃娃头”或“小儿科”。而我们五人,却以这一经历为荣。   这次“六一”聚会,是钟立慧和徐华发起的。半月前蓝星患病住院,我原以为无法聚会了,不料蓝星出院后坚持出席。韩梁这十年间两次癌症,动过两次大手术,做过多次化疗,头发掉光又长出来。考虑到她的健康,既想约她参加又不敢通知她。 我在当天早上打电话,问她身体如何,然后告诉她这次聚会,她马上主动赶来。   五位少年儿童工作者,一见面就谈到我们教育孩子,也从孩子那里受到教育。孩子有好奇心,不懂就问,不像成人不好意思或不懂装懂;孩子说真话,不像成人时有顾虑,更有甚者说空话和假话;孩子敏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不像老年人反应慢、常自以为是或墨守成规,等等。大家的感受很多,可以写篇随笔,这里只能概括几句。   我们一起合影留念。钟立慧带来四条红领巾,因韩梁临时加入,少了一条。钟立慧的丈夫杨尊辉立即乘老年车去附近学校的商店买回一条。这样,杨尊辉为戴上红领巾的五位老少年工作者拍下这张照片。杨尊辉是钟立慧的坚强后盾。   徐华和蓝星送了一本影集给我。今年是他们的金婚,五十年来,他们互敬互爱,生活幸福。我是他俩的媒人,他们赠影集以示感谢。我很高兴,说自己做媒的成功率百分之百。我敢于这样说,是我一生只做过这一次媒。   大家一起吃午饭,边吃边聊。我说,今天是6月1日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