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叙事,可信的谎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彩的叙事,可信的谎言

精彩的叙事,可信的谎言   月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1927―2015)驾鹤西去。他的离世,成为文学界、思想界和媒体界人士关注的话题和热评的焦点。在与之相关的纪念文章漫天飞扬的日子里,人们也听到了褒贬不一的声音。而笔者心目中的这位文学达人,同样是个令人纠结的角色。 中国论文网 /5/view-7152934.htm   当年读格拉斯的《我的世纪》(1999),虽是德语原版,但不觉语言障碍。那些活生生的故事,拉人闯回20世纪的风风雨雨,看人类百年的历史车轮如何在格拉斯的字里行间碾平春秋岁月。但后来读他的《剥洋葱》(2006)、《盒子》(2008)和《格林词语》(2010)等作品,虽知叙述引人入胜,寓意深刻,却生出不适,磕磕绊绊地往下读。越读,间隙越深,最终,竟痛苦言弃,不曾阅完。是其文风晦涩,佶屈聱牙?仔细想来,并非如此,而是因为那些字句里不时冒出的既陈腐又狡黠的气息,它强硬蛮横、忽明忽暗地侵犯我的精神家园,仿佛雾霾,让人终日不见阳光。面对它,如鲠在喉,呼吸不畅。   这陈腐又狡黠的气息,该是格拉斯作品中自始至终折射出的,非他那一代人莫属的道德权威感吧! 道德权威格拉斯   可以说,非格拉斯那代人莫属的道德权威感,建立在经二战炮火历练后的世界观基础上。对于二战结束后的德国社会而言,那样的道德权威绝对必要,也功德无量。都说格拉斯象征着德国战后的良心,让德国人不忘国耻。事实上,战后德国人即刻开始自我反思,几十年如一日,这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事实。德国人敢于对本民族曾经犯过的反人类罪行彻底反思,其态度与奥地利的大相径庭,与日本的更有天壤之别。战后的奥地利人扭扭捏捏,半遮半掩,不断抱怨自己是纳粹德国的牺牲品,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正视历史,将自己定位为纳粹的同谋;而日本,即便二战过去了70年,也还在强词夺理,欲盖弥彰。70年过去了,道德权威格拉斯依旧是德国良心的制高点,独占鳌头。在世界格局早已面目全非的21世纪,格拉斯稳坐钓鱼台,借道德权威之势,用上世纪50年代的口吻评判时事,教训世人。以笔者拙见,其言有时失之偏颇。   举例说明。去世前不久,格拉斯曾在家里接受西班牙《国家报》的采访。访谈中,他大聊当今社会的困境,如无处不在的人口过剩和环境污染等,神侃之余,突然危言耸听:“我们正在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面临着曾经犯过的错误,就像梦游者,在毫无知觉间走向新的世界大战!”这种典型的格氏语录,让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   无独有偶。格拉斯辞世后不久,德国《时代周报》撰稿人兼编辑比特纳先生撰文,回顾了格拉斯在他们报社的一次活动,表达出类似的不解。几个月前,格拉斯应邀去位于汉堡附近的《时代周报》报社。当天,报社的会议室人满为患,社里上上下下所有的人,从编辑到助理,从正规军到编外,统统慕名而来,挤入会议室,只为看一眼那位活生生的传奇角色。比特纳先生回忆道,虽然他不认为自己是唯一带着五味杂陈情绪参加活动的人,但还是被满场几近癫狂的崇拜情绪感染了。他认定这种痴爱的场面,任何年轻的作家都与之无缘,即便他或她也得了个诺贝尔文学奖。   比特纳先生说,那天的格拉斯身穿红毛衣,外加厚厚的夹克衫,喝着白葡萄酒,滔滔不绝,畅所欲言,而仔细听来,他从头到尾都在叙说着自我,比如他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自己的作品如何影响着《时代周报》的读者。比特纳先生说,听着听着,他茅塞顿开,明白了自己为何从来无法读完格拉斯的作品:阻拦的并非格拉斯的文风,而是格拉斯所代表的战后老一代左翼文人的心态。   在那篇文章中,比特纳先生毫不客气地放言,如果不是顾全大局,他极想大叫一声:嘿,格拉斯先生!你们那一代说话好方便啊!你们生长的时代,是强势观念和坚定判断胜过一切的时代。而我们的时代呢?我们要一边艰苦工作,一边努力审视身边究竟都在发生些什么!你认为你眼中的世界比真实的世界更重要,可你在义正词严间有着太多的自我!   笔者认为,比特纳先生所言并不为过。如果说从1965到2005年,格拉斯作为独立的左翼人士,鼎力支持德国社民党,对维利?勃兰特、格哈德?施罗德以及海德?西蒙尼斯等人竞选德国总理贡献匪浅,那么同时,他在这几十年里因热衷于时政,持续高调发声中,也渐露陈词滥调,时不时地刚愎自用,以偏概全,流于孤芳自赏。当然,应该承认的是,他在难民处理、战争赔偿和作家自由等问题上慷慨陈词,誓为弱者讨回公道,捧出的,的确是知识分子的良心;但他的锋芒毕露,带着情绪化的意气用事,甚至率性而为,比如他曾对以色列当头棒喝(2012年发表诗作《不得不说的话》),对欧盟政策大肆诋毁(俄罗斯和乌克兰问题),对自我二战行径金蝉脱壳(曾为德累斯顿的纳粹党卫军冲锋队队员),这些举动难免让人怀疑他是否在身体力行,做表里如一的知识分子;或许他一边坐着作家的冷板凳,一边沉溺于思维怪圈,乐于自相矛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