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青山多妩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看青山多妩媚

我看青山多妩媚   最初认识张洁,是从她的文学开始。从《捡麦穗》到《无字》,近四十年的文学生涯,她的天生丽质、敏感、优雅的文字,她那炉火纯青的流淌着微妙节奏感的叙述才能,她对人性、苦难、爱、背叛、理想、希冀、庸俗、纯真的刻骨描绘,是如此地撞击人心,即便写于三十年前的短小散文,三十年后再读,我依然胸口发热。而她在最重要的作品中,对现实、历史、民族、革命、社会、文化的开阔、奇峻的视野,正派、独到的见地,“较真儿”的敏锐表达和不屈追溯,无不让人心生敬意。她的文学始终是灵魂在场的文学,她如冰似火,细腻而又率直,“愚钝”而又犀利,泼辣而又脆弱,孤高而又谦诚,那是一种不可复制的气象,一种欲说还休的斑驳。我就问自己:你真的认识这位“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吗?① 中国论文网 /5/view-7254720.htm   后来认识张洁,是从她的摄影作品开始。不久前出版的《流浪的老狗》一书,有张洁独自旅行拍摄的百余幅照片,配以她为这些照片所写下的文字。张洁不把这些照片称为摄影作品,也不曾为自己配备专业摄影器材,简单的行囊里仅一架“傻瓜”相机而已。她喜欢的是行走本身。“有人生来似乎就是为了行走。他们行走,是为了寻找。寻找什么,想来他们自己也未必十分清楚,也许是为了寻找心之所依,也许是为了寻找魂之所系……只有在行走中,在用自己的脚步叩击大地,就像地质队员用手中的小铁锤探听地下宝藏那样,去探听大地的耳语、呼吸、隐秘的时候,或自己的瞳孔聚焦于天宇,并力图穿越天宇,去阅读天宇后面那本天书的时候,他的心才会安静下来。”张洁说。也因此,张洁的拍摄是朴素天真的,自由放松的,幽默亦开怀。文学造化、艺术修养、审美趣味的浸润,使她的镜头有一种天然的对朴素风景的热忱与兴致。而她对构图、对光的自觉取舍和捕捉,又仿佛受过专业训练。她拍欧洲老火车站台上油漆剥落的木椅、即将进站的大巴、小镇教堂、乡村旅店、街灯、老屋、厕所、栓马环,“自视甚高的树”、庞贝,雪中的书亭,令人叫绝的劈柴堆里的雌雄木桩,小角落里常见大气势。她拍西班牙海岸的白浪、德国的森林、希腊奥林匹克老赛场那块阅尽沧桑的大理石领奖台。她坦言:喜欢那些老而弥坚的味道。尽管破败,却依然从容;尽管没有当世的浮华,却处处散发着历史、文化悠远的气息。这样的喜欢,也就让人理解了为什么她会把一张石头砌就、窗棂残缺的拱形空窗起名为“不动声色的震慑”。华沙街上一辆童话般漂亮的马车,马车上载一只带雕花铁饰的精美木箱,原来是这城市的普通垃圾车。张洁让读者见识了如此艺术的垃圾车,她同时还把镜头伸向(她常自叹因为机器是“傻瓜”,她无法将镜头“伸”得更理想)婉若巨狮与人拥抱的山岩,更还有貌似凌厉、冷峻的一群巨石在呵护脚下一蓬巴掌大的小草。有一张照片是草丛里两只恋爱中的螳螂,张洁拍到了它们觉察被打搅时那瞬间的恼怒表情――千载难逢的昆虫表情,使我想起法布尔在《昆虫记》里对身材纤细、本性凶狠的螳螂的神奇描绘。这位独立不羁的行者张洁,却原来对小生灵有着如此谦卑的照应,要不然,她何以会对山间给过她纯净注视的几只羊久久不能忘怀呢。在高高的山岗上有她每一次远行的追寻,若心灵引导她匍匐于小草,她亦绝不敷衍。我就问自己:你真的认识这位“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吗?   新近认识张洁,是从她的绘画开始。如果摄影是她的兴致所至,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绘画却被她看做第二职业。她选择了油画,并拜专业画家为师,足见其郑重的态度。这有点冒险,却符合张洁的性格。她表示过在艺术上不喜欢重复别人和自己,甚至不喜欢风格的“定格”。这需要勇敢和强大的行动力,需要过人的艺术感觉和造形能力,而这几样张洁都不缺少。近两年冬天,张洁由美国回到北京小住时,我曾去她的寓所拜访。在虽已搬空,却仍散发着典雅气质的几个房间里,弥漫着画布、乳胶、油画颜料和调色油的强烈气味。一只松木画架支在从前的书房中央,架上是刚起轮廓的新画。其余房间,墙上均是她的画作。有时她就身穿沾着油彩的深蓝色卡叽布工作服见客,让我惊异这就是那位对生活细节和品位既严格又挑剔的,有着那么多“风姿绰约”的时光的,获过国内国际数十种大奖和荣誉的张洁吗?我看着面前不再年轻的张洁,她洒脱,淡定,一个心无旁骛的艺术劳动者,她的容颜正焕发出仅凭年轻还不配拥有的老象牙般的光华,真正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了。她不再是花朵,她更似坚果:润泽,沉实,劲道,淳厚。我想起前苏联著名芭蕾舞艺术家乌兰诺娃,为什么在近六十岁还能担纲出演《天鹅湖》中的少女奥薇丽塔,那是她的打不倒的功力与技巧所赐,更是她见识、体味过花开花落,才有资格更准确、更深刻地诠释花开的绚丽与夺目,花落的辛酸与凛然。   我没有问过张洁为什么下如此功夫研习油画,窃以为这样的提问是愚蠢的。她曾在书中不经意间流露,摄影的收获是让她一脚踏进了别人看不见的色彩。绘画何尝不是如此,想来张洁心中正发生着必由绘画才能描述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