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建议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建议
随着林业的发展,对杨树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笔者结合林业工作实践,将杨树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中国论文网 /8/view-7197060.htm
一、杨树溃疡病
1、症状识别。3月中、下旬感病植株干部一般在皮孔的边缘形成小泡状溃疡病斑,病斑破裂后周围流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为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4―5月病斑周围形成隆起的愈伤组织,形成典型的溃疡症状。严重受害的树木,树皮上的病疤密集,相互联结,以致养分不能输送,植株逐渐枯死。以3、4月发病较多。
2、防治对策。于4―5月及8月初,在主干上喷洒药剂,防止病菌侵染。药剂可用2∶2∶100波尔多液、30%福美砷40倍液,或40%多菌灵50倍液。
二、杨树烂皮病
1、症状识别。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分叉处,发病后出现圆形、椭圆形灰褐色病斑,挤压即流出褐色汁液。病斑干缩开裂,散生黑色小点,天气潮湿或雨后,病部出现桔黄色分生孢子角。病斑包围树干1周后,上部枯死。
枯梢型主要发生在一至四年生幼树和大树枝条上。初期暗灰色,症状不明显,当病斑迅速扩展绕枝干1周后,上部枯死。杨树烂皮病为真菌病害,病原有2种,均为弱寄生菌,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落的树木。
2、防治对策。加强管理,促进树木旺盛生长,以提高抗病能力。春、秋季发现病斑及时刮除,然后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退菌特等100倍液涂干,施药应在发病高峰前进行,可以有效地控制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与蔓延。
三、杨小舟蛾
1、症状识别。1年发生4~5代,以蛹在落叶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第1代幼虫出现,第2代幼虫6月中旬出现,第3代幼虫于7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于8月中旬出现,第5代幼虫于9月中、下旬出现,危害至10月下旬老熟结茧越冬。成虫白天隐蔽于叶背面或隐蔽物下,夜间交尾、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片表面或背面,成块状,每块有卵300多粒,每雌虫产卵可达450~500粒。幼虫孵化后群集取食表皮,叶片被害后呈箩网状,2龄后分散蚕食全叶,呈缺刻、穿孔,残留主脉和叶柄。多雨季危害最凶,常将叶片吃光。幼虫行动迟缓,白天多伏于树干粗皮缝及树杈间,夜间上树吃叶,黎明多自叶面沿树干下移隐伏。老熟幼虫吐丝缀叶结茧化蛹。
2、防治对策。越冬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吓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振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对大面积的片林,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1hm2林地设50个放蜂点,还可保护利用好灰喜鹊、大山雀蜂等天敌。也可采用化学防治,对郁闭度达0.6以上的片林,选择10%溴氰菊酯+10倍柴油于20:00后或清晨喷烟,也可喷10%吡虫啉800倍液进行防治。
四、草履蚧
1、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成虫产卵量大,约100粒,卵产在土缝、杂草、枯枝落叶等处,范围主要集中在树木50cm内,深度在土层及覆盖物下5~7cm。0℃以上开始孵化,若虫一般在1月底至2月初开始出现,2月上、中旬是孵化盛期,遇雨则集中孵化出土。2月中、下旬开始上树;刺吸嫩枝幼芽汁液,造成树木衰竭,严重时可使树梢枯萎,甚至整株死亡。4―5月是若虫危害盛期。5月上旬为草履蚧繁殖期,雌雄成虫开始交尾,5月下旬至6月上旬雌虫下树入土或树叶、草丛下,分泌白色绵状乱囊,产卵于其中越冬。
2、症状识别。草履蚧虫体小,新地块发生危害后1~2年甚至3年都不易被发现。当出现发叶推迟、梢头枯死等症状时,此时虫口密度已经较大,危害已相当严重。
3、防治对策。设置胶带阻隔环,以阻隔若虫上树危害,效果明显,但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一要早。在若虫上树前一定要设置好胶带环,一般要在1月底前完成。二要光滑。设置胶带环前,一定要将树皮刮平或用泥浆树皮抹平,不留若虫通道,胶带要缠平,做到表面光滑。三要常检查。要经常检查胶带环是否脱落,泥环是否有若虫通道。
在设置胶带阻隔环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消灭阻隔环下若虫也十分必要,否则若虫会在林下植被或向别处爬行取食存活,产卵繁殖,翌年仍会造成危害,可采用化学方法防治。当环下若虫虫口较多时,可选用触杀性能好的40%毒死蜱800~1000倍液进行喷杀,对树体与地面喷雾要均匀,为防止扩散蔓延,对发生区以外500m范围也要喷药预防。
五、天牛
1、发生规律。主要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2~3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取食,5月化蛹,成虫羽化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有的延至9月。
2、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