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苡与艾米莉勃朗特的译介
杨苡与艾米莉勃朗特的译介
[摘要]艾米莉勃朗特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集中代表和体现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本文回顾梳理了艾米莉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概况,并对译者杨苡的生平进行了介绍,对其创作情况及写作风格等进行了剖析。
中国论文网 /4/view-7020941.htm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杨苡;《呼啸山庄》;译介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6-0178-02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杰出的女性作家,和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妹妹安妮勃朗特并称“勃朗特三姐妹”。她一生只有短短的三十年,且大部分在约克郡哈沃斯荒原地区度过,却完成了人物刻画与故事结构极其复杂,语言如诗歌般优美的经典著作《呼啸山庄》。然而艾米莉勃朗特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她也是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她一生创作了大约两百首诗歌,其中大部分是围绕她和妹妹安妮幻想出的贡达尔王国而创作的史诗。艾米莉的诗以其对荒原自然的关注和向往,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渴望,感情丰富激昂,想象奇特神秘而独树一帜。不论是《呼啸山庄》还是艾米莉的诗作都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逐渐展露出它们非凡的文学价值,这与它们在中国的译介之路颇为相似。
《呼啸山庄》在出版之初饱受非议,“这本小说中桀骜不逊的人物性格,异乎寻常的强烈的爱、恨和复仇意识,被指摘为阴森可怖、病态心理、不道德和异教思想,为时人难容。尽管也有评论家认为小说具有超强的想象力,但大多数人仍认为小说的可读性不强,故事情节含混不清,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直到二十世纪《呼啸山庄》深刻的思想内涵,复杂的结构形式,情感的激烈澎湃才紧紧抓住了评论界和读者。
艾米莉的诗歌则更为隐秘。艾米莉本人严谨刻苦且天性害羞,并不愿将诗作发表,后在姐姐夏洛蒂一再劝说鼓励下,生前也仅仅发表了二十一首。一直到一九四一年,才有人收集整理了一百九十三首她的诗作,出版了《艾米莉勃朗特诗歌全集》。二十世纪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说:“她展望世界,看到这个世界分崩离析,杂乱无章,感到她内心有一股力量,要在一本书里把它统一起来……在她的诗里,她一举做到了这一点,或许她的诗会比她的小说寿命更长……她的才力,乃是一切才力中最罕见的才力。”
艾米莉勃朗特在中国的译介前后接近一个世纪,今天中国的读者也许对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并不陌生,但仍然没有多少人去欣赏女诗人那些闪耀着星光的诗篇。探寻艾米莉勃朗特在中国的译介译介,就不能不提到《呼啸山庄》这一译名的译者――杨苡。
杨苡,原名杨静如,一九一九年生于天津。杨苡出生于封建诗书之家,她的哥哥也就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小时候兄妹均在家里跟着家里请的先生学习。一九二七年八岁的杨苡进入天津中西女校就读,直到一九三七年高中毕业。中西女校是一所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下属的教会学校,“小学有英文、国文、手工、圣经课等等,到了初中就是国文、英文、历史、数学这些,课本都是英文的”。后来的杨苡对外语文学课印象深刻,并回忆那时学校里就能读到《简爱》,但并没有《呼啸山庄》。那时杨苡在电影院里看到了由《呼啸山庄》改编的电影《魂归离恨天》,后来又观看了赵清阁女士改写的话剧《此恨绵绵》,从此和艾米莉勃朗特的译介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苡高中毕业后考上南开大学中文系,但因全面抗战爆发,辗转到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并听从沈从文的建议转入外文系。后来杨苡到重庆与母亲团聚,在重庆中央国立大学借读,于一九四四年毕业,后在北碚教书。正是在重庆中大,杨苡偶然借到了《呼啸山庄》,“又一次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在重庆她曾经和她哥哥杨宪益说起过《呼啸山庄》,杨宪益告诉她梁实秋已完成一个译本,译作《咆哮山庄》。一九四六年,杨苡随中大复原回到南京。也许正是梁实秋书名让杨苡一直“耿耿于怀”,她始终认为“W.H是希刺克厉夫的居住地,原属于恩萧家族的住宅的名称,我想任何房主是不会愿意用咆哮二字称自己的住宅去吓唬来访者的”。一九五三年,杨苡决心开始自己动手翻译这部她热爱的经典。“我翻译《呼啸山庄》,就是要证明它比《简爱》更好!”
杨苡从十六岁开始和巴金保持通信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一九八七年她将她与巴金的书信收集整理出版了《雪泥集》一书。从她与巴金的书信往来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杨苡翻译《呼啸山庄》的记录。巴金听说杨苡打算译《呼啸山庄》后写信说:“你要译W.H.,我很高兴,这书你译出后,一定要寄给我看。我会设法给你印。你可以驾驭中国文字,你的译笔不会差。你慢慢吧,我不会使你的努力白费。”巴金一方面支持鼓励杨苡动手翻译,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你说要译W.H.我希望你好好地工作,不要马马虎虎地搞一下了事,你要是认真地严肃地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