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江南诗性文化的佛寺景观解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融入江南诗性文化的佛寺景观解析

融入江南诗性文化的佛寺景观解析   摘要:江南文化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性文化,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主要是指江南文化中发达的审美要素以及江南人的审美生活方式。江南诗性文化具有雅致、自由、灵动、超脱的特质。国清寺因地处浙东唐诗之路重要驿站天台山,叉常为文人墨客所吟咏歌颂,因此极具江南诗性文化。本文试从国清寺的意境营造、植物造景,景观小品三个角度解析融入江南诗性文化的佛寺景观,并试图将国清寺佛寺景观的审美感受运用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 中国论文网 /7/view-7166423.htm   关键词:江南诗性文化 佛寺景观 天台山国清寺   中图分类号:K92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093-03   一 江南诗性文化的概念与特质   在我们的印象中,提起江南,眼前就会浮现出清澈蜿蜒的溪水缓缓流淌、男耕女织悠然生活的富饶景象;而说到诗性,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了飘逸潇洒之感,仿佛诗性天生带有空灵的特质。何为江南诗性文化?刘士林先生在《中国诗性文化》中提到江南诗性文化即是一种审美型的诗性文化,是指江南文化中发达的审美要素和江南人自由、优美、精致、浪漫的审美方式。江南生活的诗性境界贴合自然,却又能超脱一切。用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的言语来说,江南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既能享受之、体验之,又能欣赏之、静观之。   江南诗性文化的独特之处源于“诗眼”,这是一种最大限度地超越了儒家实用理性、代表着生命最高理想的自由精神。正是源于对心灵与精神的自由问题的思考,使得江南诗性文化升华至对于生命最终“向何处去”,或者说心灵与精神的自由问题的思考。从这―方面显示出江南诗性文化的灵动与超脱,这种从“诗性”到“审美”,从“生命”到“宇宙”的转向,正是江南诗性文化的特质。   本文试从天台山国清寺中的佛教景观中折射江南诗性文化其雅致、自由、灵动、超脱的特质。   二 江南诗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2.1 江南古典园林   江南诗性文化在江南古典园林,江南民居等景观设计中多有彰显。在江南古典园林随意可见的景观小品中,一溪、一石、一廊,在青石白墙之间,树木林立其中,尽显绿意灵动。虽是小小一方天地.但江南古典园林却创造出丰富的景观感受,其设计手法多采用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旨在让人们感受到充盈在有限空间内小巧精致却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意味。看似最简单随意的搭配,却是经过巧心设计,而如此精心的设计却让人感到肆意、自在和舒适,更有一种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脱俗之感。江南古典园林蕴含着江南诗性文化雅致、自由、灵动、超脱的特质。   2.2 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的布局中,常常有超越权力至上的元素的存在。缓缓流淌的溪水旁,曲折的小径挨着一间间民居,依水而建的民居并不是形成规整的标准规格,而是自由地随水而动,仿佛江南民居与灵动和超脱之感交织融合在一起。   无论是江南古典园林亦或是江南民居,都蕴含着江南特有的韵味,仿佛江南的―草一木,都带着江南诗性文化雅致、自由、灵动、超脱都特质。   三 江南诗性文化在佛寺景观中的体现   3.1 国清寺概况   国清寺乃是佛教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历史悠久而文化底蕴深厚。据记载,国清寺是由智者大师亲自选定寺址(五峰怀抱,双溪回澜),标?p寺基,拟定殿堂式样,确立伽蓝规模,设计寺院整体规划图,遗书与晋王杨广;作为菩萨戒弟子,杨广――答应了大师的请求,并派遣司马王弘,入天台山,遵照遗旨,创建伽蓝。寺院于智者大师圆寂(隋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后第二年,即开皇十八年(598)初春三月开始修建,历时三年半,于仁寿元年(601)十月前竣工落成,最初名为“天台寺”,当时杨广已被册封为皇太子。大业元年(605)九月,登基后的隋炀帝杨广’便根据“寺若成,国即清”的宿缘灵瑞,御赐易名为“国清寺”。由此可见,国清寺乃是千年古刹,地位重要,千年来,为世人所吟咏赞叹。   3.2 江南诗性文化对国清寺景观形成的背景   天台山国清寺极具江南诗性文化源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有的文化环境。国清寺位于天台山,天台山又是“浙东唐诗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何为“浙东唐诗之路”呢?这是指从古越绍兴出发,到达镜湖,再向南经过曹娥江,沿着江水前进,就到了浙东明溪剡溪,沿着溪水向上走,经过新昌的沃洲、天姥,最后到达天台山。这一路山清水秀的绮丽的风景,引发了无数过往游人的感慨激昂,从而勾勒出一路明晰的路线。   据统计,收录在《全唐诗》内的2200多位诗人中,有400多人曾游历“浙东唐诗之路”。大诗人李白、杜甫也都曾经乘舟溯剡溪而上,饱览了“山色四时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   正是这样一条诗人纷至沓来、充满诗情画意又飘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