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让儿童灵性飞扬.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儿童灵性飞扬

让儿童灵性飞扬   摘 要: 儿童期是培养儿童灵性的关键期,发展儿童思维,激活儿童灵性是教育者的责任。 本文主要是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如何激活儿童灵性,如何对儿童进行灵性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中国论文网 /4/view-7163004.htm    关键词:儿童 nbsp; nbsp;灵性 nbsp; nbsp;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nbsp; nbsp; nbsp;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12-01   在学校,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埋怨学生的种种声音:埋怨他们不听老师的话;埋怨他们任性、淘气;埋怨他们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埋怨他们考试成绩不理想……种种埋怨,不一而足。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更多地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看到隐藏在孩子们身上的灵性。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关爱学生的生命活力,追求灵性的教育,让儿童灵性飞扬。   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新审视游戏和动手对培养儿童灵性的作用   1.游戏――培养儿童灵性的重要途径   有位名人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天职”。从某种程度来讲,童年就是人生游戏的阶段,我们应该正视游戏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唱歌不仅能够发展儿童的语言,更可以培养儿童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增加儿童的生活知识。画画,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舞蹈,可以培养孩子肢体灵活协调能力、手脑一致的能力。过家家,可以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培养孩子的对生活的记忆的再现能力。丢手绢,可以培养孩子的群体活动习惯和快速反应能力,对孩子融入集体,开发智力都很有好处。总之,凡有所玩,皆有益于开发孩子的灵性。   2.动手――把锻炼的机会交给孩子   儿童的灵性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他们头脑中所固有的,这些灵性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锻炼、开发才能形成,幼儿更是这样。比如儿童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者做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就能活动手指,锻炼肌肉,增强大脑的灵敏性。俗话说“手指连心”嘛。可有些父母、老师常常是舍不得让孩子参加一点劳动,不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使孩子的手指的灵活性得不到训练,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家长要给孩子穿衣、穿袜子,给孩子背书包。孩子要削铅笔时,家长赶紧代劳;孩子要吃饭,家长来喂。孩子要做手抄报,老师、家长也在一旁指手画脚,甚至越俎代庖。家长、老师这些做法恰恰剥夺了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手,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动手的机会、想象的机会。这一点,日本的家长就做得比我们好得多。   二、以人为本,树立幼儿发展的新理念   任何教育都要以人为本,都要重视人的发展和成长。幼儿期是一个可塑性很大的时期,这时的儿童变化很快。有的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可能急于求成,因而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没有注意到儿童发展过程的特殊性。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成长,要注重过程。要重视分析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树立幼儿发展的新理念,培养儿童的灵性。   1.生活――儿童灵性的源泉   生活和儿童的灵性,就像是鱼儿和水的关系。幼儿的学习相对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非正规的学习,生活是幼儿学习的源泉,培养儿童灵性,离不开幼儿生活。要培养儿童参与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要在生活中培养品质,激活灵性。 nbsp; nbsp;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说,“人之初,性本灵。” 儿童都有灵动的本性,我们不要让他们在生活中逐渐消磨灵性,“泯然众人矣”。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让孩子的灵性之光在生活中绽放出光彩。   2.真爱――儿童灵性的催化剂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小天使,都值得家人疼爱、老师珍惜。老师应该给孩子提供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更多地呵护孩子,照顾孩子。要更多地给孩子提供展示自我、激活灵性的机会。这样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有一颗爱心,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的教学民主,使学生敢说、乐说,勇于表达自己的“奇思怪想”。反之,如果老师动不动就呵斥孩子,在课堂上粗暴、武断,孩子动辄得咎、畏首畏尾,唯恐自己说错了,做错了,在这种情境下,想让孩子们灵性飞扬,又怎么能做得到呢。   1999年7月2日的《中国化工报》刊登了这样一段内容: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有一天,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问幼儿园的孩子。孩子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铁环!”“是足球!”“是鸡蛋!”“是布娃娃脸上的小酒窝!”“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面对圆圈遐想连连,而大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