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材料技术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蓝脆现象 钢材受温度影响总的趋势是随温度升高,fy 、 fu 、 E下降,但温度达250?C左右时,钢材抗拉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表面氧化膜呈蓝色,即发生蓝脆现象。 低温冷脆 在负温范围,即当温度从常温下降时,塑性、韧性降低,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冲击韧性突然变得很降,发生脆性破坏,这就是低温冷脆现象。 钢材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抗力及性能会发生重要变化 疲劳(fatigue):钢材在连续交变荷载作用下,会逐渐累积损伤、产生裂纹及裂纹逐渐扩展,以至断裂的现象—— 强度低于极限强度fu甚至低于屈服强度fy,脆性断裂 八、 反复荷载作用 §2-6 钢材的疲劳 P=P0sin?t/a P P t ? a 1、疲劳现象 在连续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当应力低于抗拉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便发生突然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钢材疲劳破坏。 一、疲劳现象及破坏特征 2、产生疲劳破坏的原因 (1)连续反复荷载 (2)材料局部缺陷(工艺微裂纹、焊缝夹渣等) 3、疲劳破坏机理 (1)形成微裂纹 材料已有微裂纹或加载使杂质附近发生应力集中,造成新的微裂纹。 (2)反复荷载下微裂纹发展成宏观裂纹 反复荷载下微裂纹尖端应力集中、材料硬化,裂纹开展,出现宏观裂纹。 (3)宏观裂纹发展,断面削弱,脆性断裂 疲劳破坏的形式——脆性破坏 4、疲劳强度 钢材在某一连续反复荷载作用下,经过n次循环后,出现疲劳破坏,相应的最大应力 称为疲劳强度。当循环次数为无限大时的最大应力成为疲劳强度极限 (一般取n=5×104) 5、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1)构造状态(冶金缺陷,应力集中程度,残余应力) t ? t ? ?? ?? ?? (2)应力幅 (3)应力循环次数n (4)应力比 0 同号循环 0 异号循环 二、疲劳计算 《规范》采用容许应力幅的方法计算疲劳。 常幅疲劳 ①计算公式 其中, ??—标准荷载下检算部位的设计应力幅 [??]—容许应力幅,N/mm2。 —计算部位每次应力循环中的最大拉应力(取正值) —计算部位每次应力循环中的最小拉应力(取正值) 或压应力(取负值) σ d) t b) σ t a) σ t σ c) t ② 设计应力幅 ?? 计算 焊接部位: 非焊接部位: ③ 容许应力幅[??]计算 根据构件、连接形式类别及预期的循环次数按下式计算 此式是对大量试验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并考虑安全系数后得出的。 式中 n—应力循环次数 c、?—系数。由规范给出,见表2-1。 构件和 连接类别 1 2 3 4 5 6 7 8 C 1940× 1012 861× 1012 3.26× 1012 2.18× 1012 1.47× 1012 0.96× 1012 0.65× 1012 0.41× 1012 ? 4 4 3 3 3 3 3 3 参数C、? 表2-1 试验表明:构件无连接处的主体金属不同(轧制工字钢、两边为轧制边或刨边的钢板、两边为自动、半自动切割边钢板等)参数C、 ?不同,连接焊缝性质不同(横向焊缝对接焊缝、纵向对接焊缝、翼缘连接焊缝等)参数C、?不同。因此,规范按8种类别给出参数C和?。 Δσi-1 Δσ2 Δσ1 Δσi σ t 图 变幅荷载 变幅疲劳 可将变幅疲劳折算为等效的常幅疲劳,然后按常幅疲劳检算式检算。 ① 情形1——能够测得使用期内应力变幅规律 ② 情形2——不能测得使用期内应力变幅规律 设计重级工作制吊车的吊车梁时,应力幅是按满载得出的,实际上常常发生不同程度欠载情况。如果没有对实际应力幅的统计资料,即属本情形。使用欠载效应系数 ,按常幅疲劳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 —欠载效应的等效系数.取值见下表。 吊车梁类别 ?f 重级工作制硬钩吊车 重级工作制软钩吊车梁 中级工作制吊车 1.0 0.8 0.5 表:吊车梁或吊车桁架欠载效应系数 —循环次数为n=2×106次的容许应力幅。 可从规范查出,也可用 计算。 疲劳验算用容许应力设计方法,疲劳强度按容许应力幅计算,荷载采用标准值,不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和动力系数,应力按弹性工作计算。 规范中提出的疲劳强度是以试验为依据的,当遇到规范规定的8种以外的连接构造时,应进行专门的研究,套用相近的连接类别或通过相应的疲劳试验确定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