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问题探讨
窗体顶端
【教育迷思】教师的困惑:抬着学生去上课
作者: 东方鸣|来源:《明日教育论坛》第38辑| 点击数:303 |时间:2012/4/16 11:44:13
回来的路上,爷爷骑在驴上,孙子在下边走。路人看了说,爷爷太不懂事了,让小孩走路。爷爷听了以后,赶快把驴让给孙子骑。又有人说话了,应该照顾老人嘛,孙子怎么能骑驴呢?爷爷和孙子听了觉得一个人骑驴总不大好,于是两人都骑在驴上。谁知又有人说,两人骑驴不是要把驴压坏吗?两人赶紧下来。走着走着,又有人说,放着好好的驴不骑,真笨哪!爷爷听了对孙子说:“看来我们只好抬着驴走。”
这则故事,正应了一句俗语:“婆婆太多,媳妇难做。”
今天,中国的教育,不正是这样的情形吗?
昨天,有一个披着专家的皮的人站出来,高瞻远瞩,振聋发聩:你们应该如何如何……
今天,又有一个披着专家的皮的人站出来,惺惺作态,掷地有声:No!你们昨天做错了,应该……
过去,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代沟,现在更可怕了,“80后”和“90后”之间也有代沟!
明天,代沟还会缩短吗?
过去称独生子女为“太子”、“公主”,如今竟然改称“小霸王”!叫“太子”、“公主”也好,叫“小霸王”也罢,这是谁的责任?父母有责任,社会有责任,专家更有责任!
看看这些高论、这些细节!
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育行政长官以及社会也常常用这样的观念否定教师。
孔老夫子“弟子三千”,贤人也只有七十二,优秀率也不高。再说“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这恐怕也应该算是“教不好的学生”吧?料不到孔老夫子在这些人眼里也列入“不会教的老师”!难怪先前也叫“孔老二”。
今天,社会给中小学老师的都是“下等的料”,不“骈死于槽枥”之间,已经不错,“安求其能千里也”?专家们,你们不要袖手旁观,也试试教两个班(150个人),看看是什么结果,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人世间有很多人说话的时候姿态特别高,可是一旦事情出在自己身上,他比别人更窝囊。
2.“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开除学生。”
从前看过一则故事:张良经过一棵树下,一个小孩在树上向他撒尿,张良掏出糖果奖励了小孩;另一天,项羽从那棵树下经过,小孩又向他撒尿,结果,项羽一拳把他打死。你说,是谁害死了这个小孩?我们今天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方式,貌似循循善诱,实则婆婆妈妈,我们一再容忍孩子犯低级错误。一些并不天真的学生,世故且“装嫩”,故意犯低级错误,偏“以恶小而为之”。中国学生的确聪明,把被禁锢的精力用于欺负弱者、捣乱课堂:“我没14岁我怕谁?”“你有种就开除我!”我们的教育法规为什么留下这样的漏洞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
3.“只许表扬,不许批评”的教育原则。
一个成年人,听惯了奉承的话,都会飘飘然,更何况心智还没有成熟的学生?
多少班主任现在都把“家庭报告书”写成抒情散文,这难道真的是对学生爱护的真实体现?“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儿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泰戈尔的这首诗难道没能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
明明学生做得并不好,可是老师为什么不能批评,非要表扬不可?
久经沙场的学生,现在对老师的这种廉价的表扬也不买账了:“把我们当小儿科?”我们的老师竟然不能给学生来个“醒脑剂”!
课堂研议】今天,我怎么上课,为什么这么上课?
作者: |来源:《明日教育论坛》第38辑| 点击数:198 |时间:2012/4/16 11:44:13
1.
狮城忧师:有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今天的学习方式是明天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质量是明天的生活质量。
乱虫:是啊,但现实情形呢?我的一位同学曾这样痛苦地对我表示:别拿好班给我了。后来我了解到,她备的课被层层过滤,起先她还敢有些自己的想法,后来就索性不敢了,免得又一次被否决。我笑她,说即使带得好,成就也算在她指导老师那,再加上好班往往是“天恩浩荡”,都是“角儿”。很多学校为新教师一对一配上老教师,是为了促进新教师的成长。现在看,更多的是使新教师成为老教师的“产品”,然后让更多的孩子成为“产品”的“产品”。所以我觉得,关注新教师的上课状态非常重要。他们怎么上课,他们能怎么上课,他们敢怎么上课?
赵赵:你说的这事儿让我想起第一次进教室时的情景。我是综合大学毕业的,没有到中小学实习过,阴错阳差当老师,那一年还不到20岁。第一节课,后边就坐了一堆领导听课。我慌死了,汗都下来了。我说:同学们,看看书,看有问题吗?我克制住紧张到学生中间去。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他说:老师,你别紧张。你行的。你普通话很好。我明白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成全”老师。
裙角飞扬:上课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应该做到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顺学而导,和孩子们一块儿享受40分钟。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偏离了最初的想法。特别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