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甲巡洋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远 PING YUEN 排水量(吨) 2100 船长(米) 59.1 船宽(米) 11.85 吃水(米) 3.96 马力(匹) 2400 航速(节) 14 火炮 (清)260mm*1/150mm*3/47mm机关炮*8 (日)260mm*1/152mm速射炮*2/3磅速射炮*8 鱼雷 457mm*2 457mm*4 装甲 炮塔203mm/炮罩51mm/甲板51mm/弹药舱乘员(人) 145 管带 李和舰史 福州船政局建造的第29号舰,为我国首次建造的全钢甲巡洋舰,代表了当时我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1886年12月7日安放龙骨,1888年1月29日建成,命名为“龙威”号,造价524000两。1889年5月15日和9月28日分别由林承谟和杨永年管驾出海试航,合格后于当年加入福建水师。10月20 日在赴天津校验途中停泊上海,对抽水机进行维修。12月12日丁汝昌南下经过上海,勘验了“龙威”舰,决定将之调入北洋。1890年5月16日“龙威”舰加入北洋水师,改名为“平远”。甲午战争中“平远”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命中24弹,伤亡15人。1895年2月17日被日军俘获。 1895年3月16日加入日本海军,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一等炮舰。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3舰队第7战队。1904年9月18日在日军炮击金州湾的战斗中在鸠湾海域触雷沉没。1905年5月21日除籍。 钢壳巡洋舰,为福州船政局参考超勇与济远首次自行设计建造之全钢甲军舰;她是福厂之第廿九号舰,亦为19世纪末中国造船工业的登峰之作. 本舰于1888年1月29日完工下水,造价52万4千两. 舰身长197呎,宽40呎,舱深21.25呎,吃水13.1呎;排水量2,150吨,最厚处装甲8吋;两部主机2,3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0.5节. 乘员145人,管带为都司阶;舰艏装备一门254公厘Krupp主炮,船舯后方两侧各装备一门150公厘Krupp炮,另有八门3磅(47公厘)炮与四支18吋鱼雷发射管. 本舰原名龙威,在建造时尚属福建舰队;完工后于1898年的五月十五日由船政学堂管带林承谟率领首次出海试航. 不过于当年的12月12日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经上海时视察本舰后却对之甚为中意,李鸿章遂于1890年5月16日将其调往北洋舰队服役,同时配合北洋其它各舰之名改为平远号,首任管带为李和. 本舰1894年9月17日年参加黄海海战时曾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两弹(中央鱼雷室及左舷发射管部位各击中一弹,炸毙两人)本舰亦中弹起火. 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卫港本舰与其他受困清舰共十艘同时向日军投降,当时管带仍为李和. 日军接收平远舰后仍沿用原名,只是在日文中平远的发音成为Hei Yen,于三月十六日将舰籍编入日本舰队,1898年三月廿一日再改列为一等炮舰. 日人曾将平远的副炮改为英制6吋炮并当成训练舰使用.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本舰为日本第三舰队第七战队之一员,于九月十八日炮击金州湾俄军要塞时在鸠湾洋面触俄国水雷而沉没(两个月后济远舰在同一地点触雷沉没). 福州船政自1866年开始建设,至1884年中法战争前已先后建造兵船、快船等二十多艘,多数为木质船身,或铁架木壳,主要装备福建水师。1884年中法战争马江战役中福建水师覆没后,裴荫森接任张佩纶为福建船政大臣。裴荫森于1885年7月向朝廷要求准许福州船政按法国“黄泉级”(Acheron)近海防御铁甲舰,仿造钢甲巡洋舰三艘,以装备福建水师。预算每艘战舰未计武器成本约为46万两,三舰共银一百三十余万两。裴荫森的上疏得到福建将军穆图善及左宗棠的支持,开始时得到朱批批准。 但在此同时北洋大臣李鸿章亦正向朝廷申请从欧洲购买穹甲巡洋舰,展开了对福州船政建议的强烈攻谏;指船政的计划的舰只无论动力、火力及布局皆不合理,不合海战,不可能敌欧洲各国之铁甲舰,造价过高;更指裴荫森是受到船政厂内制船学生的“蛊惑”。二者对购舰、建舰争论不休。刚好此时左宗棠逝世,船政失去有力支持者。最后结果朝廷决定船政由建三舰改为先建一舰,建成后调归北洋舰队。同时亦批准北洋向欧洲购舰,但数量减为四舰。 负责舰只建造的是福建船政学堂首届后学堂毕业生,曾经留学法国的魏瀚。1886年,魏瀚前往法国购买建舰所需钢材。同年12月7日,为舰只安放龙骨,至1888年1月29日首次下水,并被命名为“龙威”。龙威是中国首只自行只建造的装甲战舰,过程中没有外国工匠,反映当时中国造船的最高水平。 龙威(平远)主要设计根据法国“黄泉级”仿造,黄泉级原来属于近岸防御舰只,龙威在设计上略有改良。龙威正常排水量2,150吨,满载2,640吨,吃水4.4米。动力装置由福州船政所造,四锅炉,两台三级往复式蒸汽机,2,400匹马力,双轴推进,巡航速度10.5节,。船只为双重船壳,装有5至9吋的水

文档评论(0)

精品报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