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学检验绪论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reface 绪论 教学目的: 掌握有关微生物及微生物学的概念,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二、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千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规律、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的分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典型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病毒属之。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分为古生菌(archaea)和细菌(bacterium)二大类。细菌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 微生物的三种类型特点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无处不在——无菌操作 多数对人有益——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存在与人体体表与体内与外界相同腔道与黏膜中对人体无致病作用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但当机体体抗力低下时,那些平时对人体不致病的细菌表现对人致病,被称为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少数对人有害——病原微生物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能引起人类或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是医学微生物的研究主体。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学科,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以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经验微生物学时期 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微生物在地球上存在了30多亿年,人类并不知道一直和微生物生死共处 我国公元20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就有了仪狄造酒的传说。 许多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宋朝刘真人提出肺痨由虫引起。 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古人虽未观察到具体的微生物,但早已将微生物知识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疾病防治之中。 制醋、酒、酱、沤粪积肥等。 每种传染病由独特的活物所引起;传染病的传播有直接、间接和通过空气等数种途径;鼠疫的流行环节等。 将水煮沸后饮用;病人的衣服蒸过再穿就不会感染到疾病。 古代人早已认识到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已康复者去护理天花病人,则不会再得天花,我国祖先开创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是我国预防医学上的一大贡献。 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列文虎克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观察到的微生物 细菌性传染病病原的证实 免疫学的兴起 化学疗剂的发明及抗生素的发现 1929年英国人弗莱明 (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年) 发现青霉菌产物青霉素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1940年Florey等提取出青霉素的结晶纯品,并证实了其临床应用价值,给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一次大的革命。青霉素的发现带动了抗生素的寻找和生产。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临床微生物学:属于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又称诊断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检查及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一门医学专业和应用学科。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检验医学中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它是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技能、和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类与临床有关的微生物的特性,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临床标本做出病原学诊断和抗微生物敏感性报告,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 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 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 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思路和原则 确保分析前质量 全面了解机体正常菌群 保证检验质量 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 加强与临床联系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发展和展望 感染性疾病的现状: 易感人群不断增加 新病原体不断出现、已控制的病原体死灰复燃 感染因子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细菌耐药和医院感染的问题日趋严重 快速诊断方法的进展: 改变流程、缩短报告周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