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草堆肥製作
陳 啟 楨 C5200999@ms23.hinet.net 南台科技大學化工系 菇類栽培與發酵技術 稻草堆肥製作 及 管理栽培法 一般而言,土生菌的菇類是屬於腐生菌或共生菌,而腐生菌的馴化皆是利用堆肥來做栽培,至於共生菌則需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方式建立菌絲與植物根系的共生關係始有機會栽培成功。 而堆肥的製作與土生菌栽培成功與否有重要的關係,利用菇類的野外生態環境來探討菇類栽培條件是邁入成功馴化的捷徑。 使用材料及配合量: 以往實施所用之稻草材料是以70公斤/坪為準,但發現農家所用之稻草往往因品質含水量及貯存時間之不同而致體積有相當大的差異,故也直接影響到將來堆肥之厚度,因此稻草含水量如在20%上者;應酌予提高栽培材料用量,一般每坪稻草用量為80公斤,最後還是以調整堆肥上床時之菌床厚度為20~24cm為妥。 堆肥製作過程 (1)切著: 稻草之長短與醱酵時間之快慢有相對的關係,原則上以切得愈短愈好,一般以1吋左右(3公分)較為理想,如切得太長必將影響堆積時間及翻堆次數,有失短期發酵之宗旨與目的,故在使用切草機時,如發現所切之草長超過一吋者在10%以上時,應將切草機予以調整或修護,附近如有紙廠之廢材「草末」,亦可資利用作為堆肥材料或摻入所切之稻草材料中堆積使用,亦可得到更節省成本及良好之成績,其摻入之比例一般以加入20%以上為佳。 堆肥製作過程 (2)假堆積: 將切妥之稻草或紙廠廢棄之「稻草末」充份加水並混合2%之硝石灰堆積成寬10尺,高4左右,經二天即行翻堆,堆積切忌任意延長時間,以免材料耗損過多,而致造成將來菌床太薄影響洋菇產量,本項速度之快慢,決定於加水方法,故實施時需有充份之水源,最好能有2吋以上並具壓力之抽水馬達水管,充份加水後即行假堆積,假堆積二天後即堆積。 堆肥製作過程 (3)堆積: 將表列糖蜜、微生物、「放線菌」與「堆肥轉化菌」與脫脂豆餅粉(豆餅粉,以細粉狀為佳。塊狀者將來易招雜菌之寄生),有機氮(如雞糞等),碳酸石灰,硫氨及其他表列材料混合,作一次均勻灑拌於堆肥中,堆成2.5~3尺寬,10~15尺長,高4尺左右之堆形,然後緊接所堆之側邊再連續堆4~5堆,中間無需留有空隙,使成總寬度為12.5~15尺,長10~15尺,高4尺左右之堆形。 此種小堆速堆堆積法,切忌踏緊,同時亦不可不分堆相速堆積,而以一次堆成15寬之大堆,影響通氣而致不良於正常發酵。本項作業採用1寸左右之短草堆積者,堆積三天,第四天即可以翻推上札,如係0.3吋以下之短草或紙廠草末,則在2~3天即可上床,但若草長在1吋以上看則應酌予延長堆積1~2天才能上床。此種堆肥製作方式乃傳統方法,需浪費大量的勞力,為使堆肥更有效率,將來應採用歐美方式,利用機械化處理堆肥,並且統一供應菇農已製作好的堆肥,減少農村勞力,增加產能。 堆肥製作過程 (4)築床: A.菇舍消毒: 在堆肥上床前一週,需將菇舍內清水沖洗乾淨,再用1%之PCPNa(五氯粉鈉)以噴霧器除去噴霧頭後,噴沖消毒之,此項作業實施工作人員最好戴上濕毛巾口罩。在消毒後,上床前需將屋頂部份用清水再沖洗一次,以免後發酵時滴落而藥害菇床之菌絲。 堆肥製作過程 (4)築床: B.築床方法: 將堆妥之堆肥,測定其水份含量在70%左右即予上床,測定時,如無儀器可用手抓一把堆肥用力握緊,以有水自指間流出4~5滴為度。將此堆肥搬入菌床鬆堆,作成弧形,最高應約1尺左右,(當壓緊時可達7~8吋為準)。如床底孔隙太大者可以上塑膠紗網或PEC木底布等。 堆肥製作過程 (4)築床: C.菇舍地面消毒: 一般在實施後發酵時堆肥溫度大致都可到60℃左右,達到減少病蟲原之目的,但地面之溫度卻幾乎很難達到,故在後發酵時有很多落於地面之蟲體無法殺死,待後發酵結束後又爬回菌床繁殖為害,故築床後地面消毒是一件極為必要之措施。其方法是:在築床後,將菇舍地面徹底清掃乾淨,後用1%之馬拉松噴灑於床底地面,通路及四周牆邊,使後發酵時落於地面之害蟲全部殺滅。 堆肥製作過程 (5)後發酵: A.後發酵除了利用高溫減滅堆肥中有害之病蟲體原之外,還有培育有益之微生物及改變堆肥之理化性質以適合所培養菇類之目的,其中尤以微生物相之變化常為我們視為成敗之指標,故堆肥配方中用人工接種堆肥轉化菌(Torula themophile)或Humicola sp.及放線菌(Micromonosporus sp.)等有益微生物,以增加其繁殖之優勢,這種相同或類似而對栽培之菇類有益之微生物,本存於自然界中,故製作堆肥時雖末予人工接種也能生長良好,但如製作完成之堆肥完全沒有這類微生物之存在,那在栽培上就很難有理想的產量了。 堆肥製作過程 (5)後發酵: B. 堆積五天之短期發酵之堆積在作後發酵時加溫的機會並不多,但為保證菇舍內空氣能達到60℃,則後發酵爐之設置還是必要的,後發酵爐之選定首先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