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课件.ppt

高一历史《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课件

* * * 衣: 食: 住: 习俗: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为什么农村的社会生活变化不大? 落后、封闭,受西方影响较少 男子:旗人服装(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 女子:宽松肥大→旗袍、上衣下裙 引进西餐、面包和咖啡等(时间?) 平房→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大城市) 传统的陈规陋习→简约文明的习俗 传统饮食 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的侵入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清代满族有旗人之称,故这种满族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旗袍”。式样分男女两种。 清初男式旗袍为圆领、大襟、箭袖(马蹄),四面开衩,系扣袢,腰中束带。四面开衩是为了骑射自如,箭袖是为了射箭方便,又可御寒保护手背。冬季在棉袍外往往套一件长到肚脐、 四面开衩、对襟的短 褂,俗称马褂。 女式旗袍基本与男袍同,只是在领口、前襟、袖口等处镶饰花边,天寒时则外加马褂或马甲于袍外。民国年间,女式旗袍多改为胸襟宽松、腰身微紧、臀部稍宽、下摆略收的式样,这种贴身合体的旗袍,更能显示出妇女端庄典雅及身段之美。 清代官服 等级森严 礼制规范 清代官服的差异体现出的社会观念是什么? 二、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1、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 食:简单;凭票证购物 住:拥挤;陈设简单 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衣:朴素;颜色款式单调 男子: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 女子:列宁装、连衣裙 2、改革开放后 衣:颜色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穿暖到穿好) 食: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倡导“菜篮子工程” 注重膳食结构和营养配置(吃饱到吃好) 住:1995年启动“安居工程”;住房宽敞舒适 社会风俗: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外出旅游成 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形成了注重 环保、讲究卫生、 赈济灾区的社会 风尚。 现代的旗袍 民国旗袍 民国上袄下裙 服饰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 礼 义 廉 耻 五权分立 三民主义 以文治国 严谨治国 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 列宁装 绿军装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不爱红妆爱武装 干部装 服饰特征: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北京四合院俯视图 上海弄堂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粮票、 布票、 油票 思考:为什么20世纪50—70年代要凭票证购物? 而现在购物不再用票证? 实行计划经济 物质匮乏 中西餐饮食文化有什么区别? 西方: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中国: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文档评论(0)

maxm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