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自动保存的]解析.ppt

第四章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自动保存的]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栖类的起源和进化 两栖类是总鳍鱼的后代 两栖纲 蟾蜍的静脉 两栖纲 八、排泄系统 排泄依靠肾脏和皮肤完成 肾脏 肾小球滤过机能强 输尿管(中肾管) 膀胱(泄殖腔膀胱) 贮尿,重吸收水分 金色丛蛙 两栖纲 两栖纲 九、神经系统 脑 与鱼类接近 1、分化程度不高 2、大脑半球保留古脑皮, 并出现原脑皮 火红丛蛙 两栖纲 古(旧)脑皮 原脑皮 纹状体 新脑皮 鱼类 低等两栖类 爬行类 低等哺乳类 高等哺乳类 高等两栖类 两栖纲 脊髓 1、出现腹正中裂 2、出现肱膨大和腰膨大 红蝾螈 两栖纲 脑神经 脊神经 前、后肢部位脊神经集合 形成臂神经丛和腰荐神经 丛,分别进入前、后肢 负子蟾 两栖纲 植物性神经系统 仍以交感神经为主,交感神经干位于脊柱两侧,副交感神经前段位于脑部,后段位于脊髓的荐部 黑绿丛蛙 两栖纲 两栖纲 十、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 结构 角膜凸出,晶体近似球型而稍凸出,二 者间距离大于鱼类,视物可以更远,以近视为主 调节 以晶体牵引肌调 节晶体与角膜的距离和改 变晶体弧度,调整焦距 陆生特点 具可动眼睑、 瞬膜、泪腺及哈氏腺 两栖纲 鱼类和两栖类视觉器官比较 两栖纲 嗅觉器官 鼻腔具嗅觉和呼吸双重功能 ●听觉器官 内耳 球状囊后壁开始分化雏形的瓶状囊,首次出现了听觉机能 中耳 两栖动物首先出现中耳,具一枚听小骨——耳柱骨(舌颌骨),中耳腔以耳咽管孔与口腔相通 两栖纲 平衡觉和听觉 从水生到陆生改造最为深刻的就是听觉器官 1、内耳的球状囊后壁分化出瓶状囊结构 2、首次出现了中耳,是传导声波的部分 虎蝾螈 两栖纲 中耳腔(鼓室)由胚胎中第1对咽囊演变而来。向内的一端借狭窄的耳咽管(欧氏管)与口咽腔相同,另一端通鼓膜 中耳腔内出现了棒状的听小骨,称耳柱骨。一端顶住鼓膜的内壁,另一端顶住内耳的卵圆窗。耳柱骨由鱼类的舌颌骨演变而来,和哺乳动物的镫骨同源 两栖纲 蛙的内耳和中耳腔 两栖纲 侧线器官 两栖动物幼体的感觉器官,结构与鱼类相似,变态后消失。 部分水栖两栖螈类终生保持 美洲平原大蟾蜍 两栖纲 十一、生殖系统 雄性 1、精巢 不同种类形状不一,精子借输尿管输送,故名输精尿管 2、保留退化状态的输卵管——米氏管 3、体外受精为主 两栖纲 雌性 1、卵巢 囊状,随季节和发育状况而不同 2、输卵管 管壁可以分泌胶状物质,形成卵胶膜,是成熟 卵子受精比不可少 的物质条件。 3、体外发育 丛蛙 两栖纲 脂肪体 提供生殖腺发育的营养结构 毕氏器 蝌蚪生殖腺前端膨大部分变态所形成,相当于退化的精巢或卵巢残余部分,摘去精巢可发育为有功能的卵巢。 两性差异 1、体型大小和色泽差异 2、繁殖期的副性征 婚垫、疣刺、棘、皮肤褶等 两栖纲 生殖方式 抱对现象 刺激两性同步排精产卵 求偶动作 彼此靠拢、结伴游泳等 产卵形状 念珠状、圆筒状、团块状、条 带状等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类成体与蝌蚪的比较 两栖纲 两栖纲分类 现存两栖纲分三目,全世界4000多种,中国280余种 无尾目 无尾目(学名Anura)是属于两栖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这两类动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有的一科中同时包括两种。一般来说,蟾蜍多在陆地生活,因此皮肤多粗糙;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两种体形相似,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 有尾目 有尾目(学名Caudata)是终身有尾的两栖动物,一共有8科60属300多种,幼体与成体形态上差别不大,主要包括蝾螈、小鲵和大鲵 无足目 无足目或称蚓螈目通称为蚓螈,是现代两栖动物中最奇特人们了解的最少的一类。蚓螈完全没有四肢,是现存唯一完全没有四肢的两栖动物,也基本无尾或仅有极短的尾,身上有很多环褶,看起来极似蚯蚓(长相极似,内部却完全不同),多数蚓螈也象蚯蚓一样穴居,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蚓螈的虽然有眼睛,但是比较退化,有些隐藏于皮下或被薄骨覆盖,而在鼻和眼之间有可以伸缩的触突,可能起到嗅觉的作用。一些蚓螈背面的环褶间有小的骨质真皮鳞,这是比较原始的特征,也是现代两栖动物中唯一有鳞的代表。 四肢 尾巴 胸骨 肋骨 代表动物 无足目 退化 极短 无 有 鱼螈 无尾目 有 无 有 无 青蛙、蟾蜍 有尾目 有 长 有 有 大鲵、蝾螈 两栖纲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两栖纲的分类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两栖动物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幼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