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主要内容 本章论述有关计算机系统的几个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系统发展简史、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软件概述、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的应用6节。需要重点讲解的是电子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子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3部分内容。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1计算机系统发展简史 1.2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1.3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4软件概述 1.5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1.6计算机的应用 1.1 计算机系统发展简史 1.1.1 计算机 古代的计算工具 机械式和机电式计算机 3. 现代电子计算机 1.古代的计算工具 我国最早出现的计算工具是“算筹”,采用十进制计数法可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并用红、黑筹表示正、负数,还可表示各种代数式,进行代数运算。 古代的计算工具 替代算筹的新的计算工具——“算盘”,还创造了一整套珠算口诀,运算速度快捷,以后还传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以及欧州,一直延续到现代。 2.机械式和机电式计算机 17世纪开始,欧州一些数学家设计制造出一些机械式或机电式的计算工具——数字运算机器。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BPascal)制成第一台机械加法器——十进制加法器 1673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WLeibniz)制造出第一台机械乘法器——可进行十进制乘、除运算的计算器。 1777年,英国逻辑数学家查里斯·马洪(CMahon)发明了逻辑演示器。 机械式和机电式计算机 1820年,法国人查里斯·考勒马(CColmar)制成了商用机械计算器。 1822年,美国人查尔斯·巴贝奇(CBabbage)研制成可以运转的差分机模型,能通过加、减法计算各种多项式。 1944年,美国人霍华德·艾肯(HAiken)制成了自动程序控制计算机——马克1号。 3.现代电子计算机 技术基础——电子元器件的发明、应用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理论基础——二进制计数制和布尔代数 社会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先进的、高速的计算工具的迫切需求 技术基础 1883年,发明白炽灯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TAEdison)在白炽灯泡中加入第二个电极,发现电极与灯丝之间有电流飞渡——这就是爱迪生效应。 1897年,物理学家汤姆逊(JJThomson)用实验证实了真空管(电子管)中导电的粒子——电子是从阴极逸出的,发表了题为“小于氢原子质量的存在”的文章,汤姆逊因发现电子而获得诺贝尔(Nobel)物理学奖。后来,实验所用的仪器发展为阴极射线管——示波管和显像管。 技术基础 1904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Fleming)发明了真空二极管。 1906年,福莱斯特(Forrester)发明了具有电信号放大作用的真空三极管。 理论基础 1847年,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GBoole)发表了论文“思维规律研究”。布尔认为逻辑中各种命题能够使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能依据固定的规则推导出适当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套表示逻辑理论中基本概念的符号,建立了应用这些符号进行运算的法则,从而把形式逻辑归结为一种代数——建立了逻辑代数(布尔代数)。 理论基础 两种逻辑值——“真”与“假”, 三种逻辑关系——“与”、“或”和“非”。 简化了的“二值逻辑” 为电子数字计算机的 二进制计算、 开关逻辑电路的设计 提供了数学基础。 理论基础 1938年,美国数学家香农(CShannon)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可以用二进制系统来表示布尔代数中的逻辑关系——用“1”表示“真”, 用“0”表示“假”。 这样任何一个机械性的推理过程都能当作普通计算一样处理。 理论基础 二进制计算的引入对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采用二进制数码进行的计算只有“1”和“0”两个状态, 任何一个物理状态都可以表示为“有”和“无”,如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的有无(高、低),磁信号——磁性的有无、磁滞回线的两个相反方向, 而“有”可以表示二进制的“1”, “无”则可以表示二进制的“0”, 当然,反之亦可。 理论基础 要实现二种状态的机电元器件也容易制造。若采用十进制数时要用10个不同状态表示0~9十个数,而要找到同时具有10个不同稳定状态的机电元器件是极困难的。 另外,二进制的计算规则极简单,加法仅4种运算——0+0、0+1、1+0和1+1,而十进制的计算规则就复杂得多。 理论基础 英国24岁的青年数学家阿兰·图灵(ATuring)在其题为“论可计算数及在密码中的应用”的论文中,严格地描述了计算机的逻辑结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