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彦-以写生展开与世界的对话
张彦:以写生展开与世界的对话
一身戎装、一顶军帽,开军绿色越野车,军人的身材和神采,相比一名中国山水画家,张彦更像一名军中儒将。四十年外出写生,塑造了张彦独特的气质和着装风格。他常常一出去写生就是十天半月,长期风餐露宿,在强光下暴晒,往往几天无法换洗衣服。这身行头,耐磨耐脏又不会打扰他置身其间的山水。
中国论文网 /7/view-7132170.htm
“只有站在黄河壶口瀑布边上,感受到那种万马奔腾,沙石扑面的气势,才能把这种感觉传递到画面上。”张彦毫不掩饰他对写生的执着和热爱。即使因强光刺激而眼底病变做了手术,他依然不放弃外出写生。
张彦出生于河南洛阳,求学和执教于广州美院,写生足迹遍及国内名山大川,以至周游列国。他继承岭南画派注重写生的传统,扎扎实实深入生活,对景写生,秉承“写生一创作”二元合一的艺术理念,是中国山水画画家中风格极其突出的一位。剑与玉,是张彦最爱的收藏。他的气质中带侠之剑气与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作品亦受到熏染。
科班出身,师从林丰俗,传承岭南画派正统,正值艺术盛年的张彦,对于中国山水画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思考。
14岁踏上写生之路
“老师太爱画画了!”张彦的一位学生说。
每到外国写生,张彦进房间第一件事都是先支起画架画画,等太阳没了,看不到风景,实在画不了,他才整理行李。有时,他与很多画家一同外出画画,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其他画家是拍照和收集资料,而张彦则一般先做15分钟观察,然后迅速把主要东西画下来,回去再补充画细节。
“对景写生带着对当时描画景物的感觉和状态,这和对着照片画差别很大。”张彦常常跟学生强调写生的重要性,能在现场就尽量在现场画。
张彦的很多画都是在路上抢出来的。他走到哪里画到哪里,飞机、高铁、吃饭的餐桌,任何一个街景,他总是随时随地拿出速写本写生,把生活的细节画下来。他认为写生、速写最能锻炼一个人构图、捕捉细节的能力。
从中学时代开始,张彦就痴迷于山水画,而且一开始就对景写生。他的父亲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擅画花鸟、人物。家庭的熏染下,张彦从小对于绘画有天生的热爱。当时的启蒙老师刘书民按照从小到大的尺幅规格,要求他以每种规格的宣纸上画百幅水墨写生。
1982年张彦考入广州美院中国画系。分专业时他选择了山水方向。当时广州美院的山水工作室师资阵容非常强大,集结了陈金章、梁世雄、刘书民、郝学军、陈新华在内的一批中坚力量画家,并且是6个老师带2个学生。回忆起来,张彦直叹这简直是“超豪华配置”。更加幸运的是,岭南画派的翘楚人物关山月、黎雄才等人物也时常造访美院。
“我在校园里画画,画着画着,一位老师走过来,给我指点一番走了,过―会儿又来了―位老师,又说一通走了。老师们讲的也有矛盾的时候,有讲的更深透些,有的则换一个触角。做学生就要有自己辨别和领悟,才能真正学到。”张彦笑说。
在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专业学习期间,林丰俗等师辈从宋人绘画入手的教学路径,为他奠定了扎实的功底。与此同时,岭南画派兼采中西的画法与注重写生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助长了他投身大自然的热情。
林丰俗老师对于速写非常严格和注重,要求学生大量速写。张彦从林老师的速写中感受到了写生的美感,使他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一直醉心于速写中的硬笔线条。
除了对景写生,张彦从大学时代开始就时常对着历代前辈的画作,品读他们的心迹,揣摩前辈画中的笔墨密码和行笔轨迹。张彦并不否认画面上曾经有很多前辈的影子,包括关山月、黎雄才、林丰俗、傅抱石、李可染等,但他从中学习到不同前辈的视觉呈现方式的长处。
写生、创作二元合一
“每个人的审美的趣不同。我最主要追求的审美趣味,是画面的简洁、朴素,厚重感、有鲜活的生活气息,不能概念化。”长期大量的写生让张彦形成了对于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追求。
1986年张彦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先后求学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论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返回到广州美术学院教书。此间,他走遍国内的山水、村落。基本上一有空就出去,短则两三天,长则十天半月。
2002年,张彦又至法国进行艺术考察,学习数月。期间又进行过域外写生这―课程的实践,随后又到过英国、美国、俄罗斯、土耳其、日本、柬埔寨、尼泊尔等国家继续写生,积累了一大批写生作品。并举办了多次域外写生展。
张彦继承了前人重视写生的传统,但与前辈所认为的“写生一创造”二元格局不同的是,张彦认为写生和创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大学时张彦还认为写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直到2002年从法国考察学习归来,他才更加坚定了他的一种想法,即对景写生本身就是一种创作。
“中国画的各家各派,都非常重视写生。我很幸运,有这个条件能够走出去写生。而出去写生越多,越能加大我对写生的认识。”张彦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