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翠鸾形象矛盾性之我见
张翠鸾形象矛盾性之我见
摘 要:《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是元杂剧中少有的一部以男子负心为题材作品,作者在谴责崔通的贪利忘义、薄情无耻的同时对张翠鸾的遭遇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张翠鸾与始乱终弃的崔通破镜重圆的结局反映了作品的时代局限性。本文尝试以张翠鸾形象的矛盾性为切入点,对作品的大团圆结局做出解读。
中国论文网 /5/view-7255148.htm
关键词: 元杂剧;张翠鸾;形象分析
一、张翠鸾形象的两面性分析
(一) 显性形象――温良守礼逆来顺受的大家闺秀
在《潇湘夜雨》中,剧作家并没有对翠鸾的形象进行正面描写,但我们借剧中他人之眼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翠鸾的外貌和内在气度都是符合那个时代人们对官家小姐的审美标准的。先从容貌气度来说,崔通初见翠鸾时就直呼“好女子也”,渔夫面对一身狼狈的翠鸾却能相信其所言并认为义女,这些无一不透露出翠鸾是一个貌美却行止有礼的大家闺秀。再从个人秉性来看,翠鸾渡河时向父亲提出先祭祀再过河,被父亲否决后并没有反驳,受尽苦楚与父重逢时也没有抱怨父亲,只是恨命怨运而已。在其成为渔夫崔文远的义女后,没有官家小姐骄纵蛮横的架子,勤恳照顾崔文远如亲父,被其强牵姻缘时也默默同意,没有嫌弃之意。直至最后,面对始乱终弃的崔通,纵心中有千般怨恨,却顾念崔文远的恩情,原谅了崔通。这些侧面描写既体现了翠鸾的善良感恩又体现了寄托于翠鸾身上那个时代女性“尊父从夫”、“从一而终”、“信运从命”的群体形象特点。这正是作者力图塑造的张翠鸾的显性形象,也是封建社会所推崇的理想女性形象。
(二)隐性形象――冷暖自知的心明人
翠鸾的人生经历可谓波折不断,幼时失母,随着耿介的父亲四处奔波,淮河遇险后虽获救,却委身陌生渔家,连婚姻大事也被草草决定。偏偏相貌俊秀、看似满腹才华的夫君是个无耻之徒,始乱终弃暂先不论,竟对一弱质女子棍棒相加行刺字之刑,受尽屈辱的翠鸾在冷雨中呼号命运不公心如死灰的时候,终于与官威浩浩的亲父相逢,洗刷罪名。面对这些突来的厄运,翠鸾身上体现出了不属于弱质女子的坚强,当她受刑后被解子压着送往沙门岛,身伤心伤在冷雨中踉跄独行时,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先后两次的向解子讨要吃食;在与父亲重逢后亲自和崔通讨说法时的快意恩仇也让人拍手叫好。然而从囚犯重新变成官家小姐的那一刻,爽利决绝的翠鸾注定不再存在,她的真性情不得不被隐藏起来,重新做回那个低头站在父亲与丈夫身旁的循规蹈矩的大家闺秀。
翠鸾既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大家闺秀,又是一个冷暖自知的心明人,其性格中的妥协与斗争的矛盾性体现了封建枷锁下女性的痛苦与挣扎。
二、“大团圆”结局的必然性
无论从作品本身还是时代环境来说,翠鸾与崔通破镜重圆的结局都是必然的。
从翠鸾的形象的矛盾性我们可以看出,翠鸾一方面很清楚自己与崔通无半分情分可言,深知崔通见利忘义的本质,另一方面她又妥协于“好”女子应“从一而终、以夫为天”的封建规范,不得不和崔通尽释前嫌。从剧作家及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来说,元朝时期的婚姻制度虽然吸取了宋朝遗留下的一些礼俗,但其草原特有的“一夫多妻”,“女子可改嫁、重婚”的风俗对宋遗留的“一夫一妻多妾”,“女子从一而终”产生了冲击。作为汉族文人,剧作家潜意识维护者汉族固有的风俗,所以翠鸾必将恢复正妻身份,也势必不会改嫁,即使崔通是如此的“非我良人”。同样的,剧作家的态度观念也通过剧中的男性角色表达出来,例如翠鸾的义父纵然知道翠鸾受尽苦楚,却为其侄崔通求情,在崔文远看来崔通只要恢复翠鸾身份那么就是对翠鸾最大的忏悔,并不考虑翠鸾身心所遭受的伤害。而翠鸾生父起初对于女儿放过崔通还不同意,但当女儿说出怎好再招一个时,也赞同了女儿的选择。这些男性形象的塑造无一不体现出包括剧作家在内的封建时代男性对社会话语权的掌握,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和地位的低下。
三、小结
翠鸾矛盾性的形象正体现了人性与封建规范的激烈冲突。囿于时代和作品的局限性,翠鸾并没有选择的机会,在冷雨中的哭诉和对崔通的怒骂就如一场梦,梦醒了她仍要带上面具和枷锁,做一次无从选择的选择,和崔通走向夫妻大团圆的结局,剧作家最后将原因归结于女孩儿心肠柔软,更为这“大团圆”的结局增添了感伤与无奈。
参考文献:
[1]陈伟鹏.浅析元杂剧中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探索――以〈潇湘夜雨〉和〈秋胡戏妻〉为例[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4).
[2]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3]刘代霞.元杂剧婚恋关系中女性形象的复杂性及其成因[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1).
(作者简介: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