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文献建设与生前建本刊印情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熹文献建设与生前建本刊印情况

朱熹文献建设与生前建本刊印情况   本文为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朱熹著作与建本关系之研究”(编号:JA12317S)、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朱熹著述活动及其著作版本之研究”(批准号:12FZX006)成果之一。 中国论文网 /5/view-7138843.htm   摘 nbsp;要:本文考察朱熹自著书、编辑与校订他人著作率先在福建各地刊刻情况,以此揭示建本图书在程朱理学思想的形成与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文献;朱熹著作;建本图书   [中图分类号]:Z838 nbsp;[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4   朱熹(1130―1200)在众多的书信中屡屡提到书写、誊写、镂版、付梓、刊印等印刷术语,出现福建、江西、浙江、两广、川蜀等属地之地名,以及政府机构漕司、郡斋,还有郡学、府学、学宫等名称。我们将这些地名、机构名称以及印刷术语结合起来,便能看出朱熹的文献建设、雕版印刷、著作流布与思想传播具有内在关联性。随之而来的就有以主产地命名的建本图书。狭义上讲,建本图书是指古代建阳麻沙、书坊一带所刻之书,简称建本。这是由于建宁府管辖下的建阳,位于福建北部山区,具有人文荟萃、板材易得、造纸发达、运输便利等优势,于宋代刻书史上刊刻名目繁多的图书,且占有领先地位。广义上讲,凡在福建区域内刊刻出版的古代图书文献,都称为建本。本文则取广义的建本之说,且以朱熹生前所撰、所编、所校的文献在福建各地刊刻情况作为考察对象。   一、朱熹文献建设活动概况   朱熹收集、整理、考订、诠释、撰写、修改、校订文献资料,以及刻版印刷和图书流通,构成其文献建设的全部内容。限于篇幅,本文不具体对朱熹每本书的产生过程作微观描述,而从宏观角度对其所从事的文献建设做个概说。   1、朱熹自撰与编次著作成书时间   朱熹所著有:《曾子固年谱》1卷(1152―1153)、《牧斋净稿》1卷(1155)、《论语训蒙口义》(1163)、《困学恐闻编》1卷、《杂学辨》1卷、《记疑》1卷(1164)、《南岳唱酬集》1卷、《东归乱稿》1卷(1167)、《太极图说解》1卷(1170)、《西铭解义》1卷、《中和旧说》1卷、《论性答稿》1卷(1172)、《诗集解》20卷、《论语集注》10卷、《孟子集注》14卷、《论语或问》20卷、《孟子或问》14卷、《易传》11卷(1177)、《易学启蒙》4卷、《蓍卦考误》1卷(1186)、《诗集传》20卷、《诗序辨》1卷、《通书解》1卷(1187)、《周易本义》12卷(1188)、《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大学或问》2卷、《中庸章句》3卷(1189)、《晦庵先生文集》前集11卷、后集18卷(1189―1190)、《楚辞叶韵》1卷(1190)、《周易参同契考异》1卷、《韩文考异》10卷(1197)、《楚辞集注》8卷、《楚辞辩证》2卷、《楚辞后语》6卷、《阴符经考异》1卷(1199)、部分《书集传》和《仪礼经传通解》(1198―1200)等书。   朱熹编著有:《家藏石刻集》1卷(1156)、《论语要义》、《延平答问》1卷(1163)、《孟子集解》14卷(1171)、《论孟精义》34卷、《资治通鉴纲目》59卷(1172)、《八朝名臣言行录》20卷、《伊洛渊源录》14卷(1173)、《古今家祭礼》20卷、《弟子职》1卷、《女诫》1卷(1174)、《近思录》14卷(1175)、《家礼》5卷、《四家礼范》5卷(1176)、《婺源茶院朱氏世谱》1卷(1183)、《孝经刊误》1卷(1186)、《小学》6卷(1187)、《中庸辑略》2卷(1189)、《孟子要略》(1192)、《绍熙州县释奠仪图》1卷(1194)等书。   朱熹编校有:《上蔡语录》3卷(1159)、《程氏遗书》25卷附录1卷(1168)、《校正伊川易传》4卷、《周子太极通书》1卷(1169)、《程氏经说》7卷、《程氏文集》12卷(1170)、《程氏外书》12卷(1173)、《再定太极通书》1卷、《韦斋集》12卷、《玉澜集》1卷(1179)、《南轩集》44卷(1184)等书。   可以看出,朱熹仕宦之前便开始撰述活动,文献建设几乎贯穿其一生,著作如此丰富,大多数保留下来,确实为人类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   2、朱熹著作形态与四部分类   朱杰人先生在《朱子全书;二是别人整理或编辑的朱子著作,如《朱子语类》;三是朱子对儒家经典或重要文学、文化遗产所作的整理和研究之作,如《四书集注》、《楚辞集注》、《韩文考异》;四是朱子与他人合作的著作,如《近思录》;五是朱子整理和编辑的他人著作,如《二程遗书》、《上蔡语录》、《韦斋集》,呈现出十分丰富多彩的特点。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依台湾商务印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