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敦煌神女》中母性主题与敦煌壁画的艺术演绎.docVIP

杂技剧《敦煌神女》中母性主题与敦煌壁画的艺术演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技剧《敦煌神女》中母性主题与敦煌壁画的艺术演绎

杂技剧《敦煌神女》中母性主题与敦煌壁画的艺术演绎   【摘 要】敦煌壁画故事内容十分丰富,长期以来在多种文艺表现形式上是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大型杂技剧《敦煌神女》就是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九色鹿》的故事,此剧在内容叙事表现上有比较突出的创新,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敦煌题材的文艺表现力,本文对它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 中国论文网 /7/view-7167790.htm   【关键词】杂技剧;敦煌壁画;叙事角度;母性主题   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17-02   取材于佛教故事,反映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内容的敦煌莫高窟壁画故事,内容十分丰富,长期以来在多种文艺表现形式上是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甘肃的戏剧创作以敦煌为源流,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以多民族为色彩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生产出了系列戏剧产品,在演出市场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大型杂技剧《敦煌神女》在叙事内容上有比较突出的创新,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敦煌题材的文艺表现力。   一、《敦煌神女》对《鹿王本生》佛教故事内容的艺术演绎   九色鹿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的经典形象,曾被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有动画版也有人偶剧,但是这次的杂技剧版本却把这个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和加工,由原来的诚信、感恩、善良和坚持正义等传统美德的主题变成一个勇于自我牺牲、表现正义与邪恶、善良与残暴的斗争主题。对经典《九色鹿》故事内容的改编体现了甘肃文艺创作者对佛教壁画故事的新理解、新认识,也抓住了时下文艺创作的主流话题。   《敦煌神女》的叙事情节以莫高窟为背景,在一座景色秀丽的山中,有一只双角洁白如雪、浑身是九种鲜艳毛色的九色鹿。渺渺宇宙,浩瀚的天空,艳丽的九色神鹿仙子飘然降临美丽的人间,构筑起人类的和谐与文明。九色神鹿仙子和黎民百姓沐浴着人间欢乐,突然一支恶箭射中了九色鹿仙,青年牧人将她相救,九色鹿仙对牧人产生了爱慕之情。数年后,神鹿仙子与牧人有了自己可爱的女儿鹿女。凶恶的火魔追捕九色鹿,他们杀人放火。为了不使百姓遭殃,九色鹿仙勇敢地扑向大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劫难之后,牧人相思成疾,卧床不起;鹿女思念母亲,悲愤中发誓一定要找到能使大地复苏、消灭火魔的法宝。在寻宝途中,鹿女遇见出行在丝绸之路上的西域一些国家的国王,他们感动于鹿女的遭遇,慷慨地赠送宝瓶给鹿女,并告诉她千峰山上的万年雪水可使万物复苏。历尽千难万险后,鹿女终于取回了雪水,回到家乡,但是火魔又一次出现来抢夺宝瓶。争斗中,鹿女在急迫之下升到空中,把滴滴雪水洒向大地,神水用尽后又毅然刺破手腕让鲜血流入瓶中再从空中洒向火魔。殷红的鲜血化作朵朵雪莲,终将恶魔消灭,鹿女也倒在了这片养育她的大地上……人们把这段动人的故事刻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进行永远的纪念,让鹿仙和鹿女的精神万代相传,千古流芳。   大型杂技剧《敦煌神女》是第一个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故事搬上杂技舞台上的集歌舞、音乐、杂技、魔术与武术于一体的大型杂技剧,它不但填补了西北五省没有杂技剧的空白,而且还创造了许多个全国第一,让具有浓郁西北地域风情和神秘色彩的敦煌壁画故事以典雅优美的姿态呈现给广大观众。   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鹿王本生》:   (一)《鹿王本生》是一个经典的佛经故事,讲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前生所经历的事迹。将佛经故事绘制成壁画,又由壁画改编成动画,其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佛经原著中更加强调佛祖大慈悲和大无畏的救世精神,以及轮回转世。敦煌的九色鹿画目前仅存257一窟,采用横卷式连环画的形式,两头开始,中间结束。九幅画面分述九个情节:1.溺水人呼救;2.九色鹿经过水边;3.救人;4.溺水人向九色鹿发誓;5.九色鹿酣睡中;6.王后向国王述说梦见九色鹿,国王悬赏捉拿九色鹿;7.告密;8.捕鹿;9.九色鹿控诉。   《鹿王本生》讲的就是佛陀前世转生成鹿王行善的神迹,规劝人们行善、慈悲并尊信佛陀的故事。善于说教的释迦牟尼,借用民间流行的传说,把佛教慈爱、善良和业报轮回等等教义贯穿于其中,告诫人们应克制贪欲,和平共处。故事主体因来源于民间,因而更容易深入人心,从而引起民众的信仰。   (二)1981年由潘兹编剧,钱家骏、戴铁郎导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九色鹿》可谓家喻户晓,流传甚广。   《九色鹿》从构思到完成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剧本早在“文革”前就写好了,因为它取材于佛教故事,并且当时人们认为这部片子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在文革期间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被迫夭折,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才见天日。在某些层面,九色鹿的救人于危难之中、个体生命在整个大森林体系中的位置(放弃与拯救),还是有助于其时传统文化的重建与改革话语的需要的。如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